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1630篇
航天技术   293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从构建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总结经验并固化为企业标准、加强标准申报策划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技术储备、制定企业标准、提升企业标准话语权等工作的做法。  相似文献   
402.
1947年ITU在《国际无线电规则》中分配给民航使用的VHF频段为118~137MHz,若采用25KHz为信道间隔,共760个信道。除了应急、搜索救援和保留给地空数据链VDL的信道,实际可指配的信道为600多个。为解决飞行繁忙区域的通信容量不足,EUROCONTROL在欧洲的部分地区采用8.33KHz的频率间隔,  相似文献   
403.
田菊 《飞机工程》2004,(2):17-19
概要介绍了标准化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详细阐述了标准化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重点论述了标准化系统工程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404.
《航天器工程》2015,(2):102-108
对经过约30年在轨验证的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ECSS)的包应用标准(PUS)作了系统性的阐述,研究了PUS在地面用户和在轨运行航天器的交互支持和操作控制方面的应用,包括PUS标准化的使用范围和应用规范等。对比和分析了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的相关标准,提出了ECSS PUS应用的功能映射关系和网络体系结构,并进一步给出了利用ECSS PUS进行航天器常规任务管理、自主任务管理、自主健康管理等的应用建议,可为国内航天机构引入ECSS PUS运行和管理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5.
阐述SA8000的含义及主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分析SA8000标准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从SA8000认证的企业数量、企业规模、所属行业等方面对国际上的SA8000认证现状与我国的认证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6.
卷首语     
为有效实施航天工程管理,确保多型号并举的研制任务一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吸收国外相关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宇航产品小子样研制特点,系统地提出了航天产品工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产品工程作为一项提升各单位研制生产能力、提高型号保障水平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已经在各单位取得了共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1年9月22日至10月  相似文献   
407.
分析企业科技创新的一般特点,阐述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标准和相关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性意义,提出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是高效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最佳突破口和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408.
409.
傅芳 《成飞科技》2003,(1):43-45
本文介绍了GB/T1.1—200l修订的背景、意义和修订原则,并通过对GB/T1.1—200l和GB/T1.1—1993的分析比较,阐明了新旧GB/T.1的主要差异,并就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GB/T1.1—200l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10.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1):59-59
Frost&Sullivan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无人机传感器载荷市场的预测报告。该报告认为,由于市场对无人机的需求持续走高,故其机载传感器市场也将在未来获得极大发展,光电(EO)、红外(IR)和具有地面动目标指示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GMTI)三大类传感器将成为所有新型无人机平台的标准装备选项。在最近的实际使用中,这些无人机传感器确实增强了部队的态势感知和交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