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8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31篇 |
航天技术 | 150篇 |
综合类 | 141篇 |
航天 | 2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摇摆框组件是空间摇摆推力系统的重要组件。通过风险评估,对组件进行工程优化,详细规定MCP,再次通过试验论证工程优化后的组件能在现有的加工环境下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并得出了对类似组件的工程优化过程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34.
提出改变传统的机翼设计方式,引入拓扑优化的方法对飞机垂尾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模拟仿真,找出最佳传力路径,并根据该路径找出垂尾的最佳结构形式;同时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形状优化等对其进行二次优化:对拓扑优化的结果进行完善,得到更合理的材料布局形式,意在将结果推广到三维的实际设计当中,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三元收缩段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以某低速风洞收缩段为例,对收缩段设计方案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文中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过程以及典型算例,并给出了该风洞收缩段最佳的气动设计方案,分析了几种常用收缩曲线的特点,同时给出了低速风洞收缩段气动设计的优化过程和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是风洞三元收缩段气动设计较好的有效的气动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6.
平面度误差目标函数凸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证明了平面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法的目标函数是二维欧氏空间R2 中的连续、不可微的凸函数 ,从而证明了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37.
为了实现对航天器在轨泄漏漏孔形状的准确辨识,提出基于小波包能量谱和支持向量机的航天器在轨泄漏辨识方法。首先分析圆形、长方形、正三角形3种典型形状漏孔之泄漏信号的频域特点,之后运用小波包能量谱提取不同形状漏孔泄漏信号的特征值,最后运用提取的特征值配合支持向量机建立辨识模型,实现对漏孔具体形状的辨识。对该辨识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3种形状的漏孔分为A、B两组,利用A组漏孔进行泄漏信号特征值提取与辨识模型的训练,再对B组漏孔进行辨识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漏孔的辨识,在合适的小波包分解层数下,总体辨识准确率可达95.9%。 相似文献
38.
大攻角条件下的二维进气道型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以进气道前体楔面楔角为优化设计参数,以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最大及阻力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二维进气道外型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了大攻角条件下的位于背风面与迎风面上进气道面临的不同来流条件.在优化设计中,采用改进后的NSGA-Ⅱ遗传算法.在问题求解中,对NSGA-Ⅱ算法的交叉算子及优选策略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表明.总压恢复系数与阻力系数的优化结果具有一致性,即二者可同时达到最优;第一级楔角的大小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显著.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型面构型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可用于二维进气道型面考虑攻角条件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9.
40.
文章通过仿真分析手段研究飞行高度50 km、飞行马赫数15的飞行条件下,不同孔型对对撞流的影响,得到不同孔型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在入口压力0.5 MPa、质量流量22.5 g/s的稳定短模态(SPM)工作模态下,气膜孔为圆柱直孔、收缩孔、连续扩张孔、分段扩张孔等工况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扩张孔气膜冷却的壁面热流最大,圆柱孔的次之,收缩孔的最小。这表明,通过改变对撞流气膜孔的形状可以改变气流流动特性,进而产生不同的气膜冷却效果,在SPM工作模态下收缩孔的气膜冷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