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航空   801篇
航天技术   246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6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依靠中国自主力量设计与建设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不久前在北京通过业务验收。  相似文献   
982.
德国政府已经签署文件,批准购买螳螂近防武器系统。螳螂/NBS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C-RAM)系统,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天盾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近防武器系统,能够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983.
高分-1高性能遥感卫星相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卫星观测数据是对农业、灾害、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宏观决策的有力依据,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家对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需求不断提升。高分-1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中为解决应用急需和替代进口而规划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84.
高焓地面加热实验中存在显著的壁面催化复合现象。热防护材料催化性能较低时,如果进行状态标定时不考虑壁面催化效应,将导致地面加热考核实验欠考核。基于平板加热实验,通过结构传热分析与地面实验数据对比,发展了高焓加热实验壁面催化效应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评估加热实验状态典型热防护材料催化效应,从而为地面实验方案改进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对于某热防护材料,催化效应使得真实受热仅为标定热流的85%左右,在采用铜制塞式热流传感器进行热流标定时,需要考虑催化效应加严考核条件,才能保证有效考核。  相似文献   
985.
为了利用气浮台在地面精准演示分布式多星组网技术及验证多模式高分成像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气浮台快速自动调平衡算法.针对以往算法调平时间较长、容易得到非最优解的问题,引入仿生萤火虫算法对神经网络初始权值进行优化,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基于构建的三轴气浮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优化算法对自动调平衡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满足多星地面仿真的调平衡要求.   相似文献   
986.
3 在寂静的夜晚进行监听 目前,AFSOC计划通过逐渐增加系统功能的办法,分阶段实施情况感知方案。然而,只有当计划取得进展,并在技术上逐渐适应时,财政支持才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87.
微波电热推力器启动与稳定过程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微波电热推力器(MicrowaveElectrothermalThruster——MET)工作原理和地面实验系统组成,叙述了地面实验系统的启动与稳定工作过程、冷调试验、热试结果以及对热试现象和结果进行的分析,最后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88.
提高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几何校正精度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合成孔径雷达 (SAR)距离方程和多普勒方程 ,用 SAR成像参数可实现 SAR图像的几何校正。星载 SAR平台存在定位误差 ,特别是在轨迹向和垂直轨迹向 ,将影响几何校正的精度 ,主要是降低图像的几何逼真度及增大目标定位误差。文中提出了采用有限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抑制卫星在轨迹向和垂直轨迹向的定位偏差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 SAR图像的几何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989.
袁昊  周荫清  李景文 《宇航学报》2006,27(5):885-891
设计了一种以满足GMTI功能为主同时兼顾InSAR功能,由1颗主星和4颗辅星组成的双椭圆绕飞被动稳定编队构型,利用绕飞编队的对称星消除垂直轨迹基线从而获得虚拟的单纯沿航迹基线。提出了对称星二次干涉处理方法,将杂波对消与沿航迹干涉(ATU技术结合起来,在杂波对消后进行动目标检测,并指导在检测到动目标存在的区域进行二次干涉,降低了虚警率,提高了检测精度;同时利用长基线获得较小的最小可检测速度,二次干涉提供的参差基线解速度模糊提高了最大不模糊速度,从而增大了速度可检测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即使在地面场景高程有较大起伏时也能有效进行动目标检测并进行精确测速和定位。  相似文献   
990.
某型号小卫星发射时,用搭载的测量系统对星上6个测点位置进行了3个方向的振动响应测量,获得了主动段2000 Hz范围内的完整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小卫星主动段的振动模态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不同于地面模拟试验中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主动段40 Hz处的Pogo效应明显;共振频率与地面试验完全不同;横向响应量级明显小于纵向响应量级;在小于2000 Hz频率范围内,星箭分离冲击对星上测点位置影响很小。与地面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地面振动试验方法仍有不足,存在过试验或欠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