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298篇
航天技术   231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5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一种星载软件在轨编程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虹  王海燕 《上海航天》2004,21(1):26-31
对卫星姿轨控计算机软件在轨编程功能的设计和工程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轨编程的原理、实现方法、可靠性设计、资源分配、接口要求和在轨编程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星载软件在轨编程原理和实现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62.
折叠状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在轨热分析(Ⅰ)——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将太阳电池板蜂窝芯子、面板和硅电池片中发生的辐射-传导复合传热过程等效为一个无内热源的三维瞬态热传导问题。根据电池板的材料、尺寸及结构形态导出太阳电池板的三维等效导热系数。针对任意两相邻电池板表面间的热辐射交换规律,构造适用于这表面内节点温度的离散方程系数。研究折叠状态太阳电池阵边界节点的热特点时,仔细考虑了地球红外辐照、地球的太阳反照、太阳辐射加热、航天器舱体几何遮挡、深冷环境散热、飞行轨道高度及航天器在太阳-地球系中不同位置等造成的影响。利用本文给出的方程,可以求出展开前在轨折叠状太阳电池阵三瞬态不稳定温度场。  相似文献   
963.
采用 SIP算法 ,对高 H =2 0 0 km的在轨航天器折叠状太阳电池阵的三维不稳定温度分布做了数值分析。计算时仔细考虑了不同时刻电池阵不同的热输入。计算网格 N =N1 × N2 × N3=14× 2 2× 2 2 =6776,初始温度T0 =2 78K。获得了抛罩 -展开Δ t=3 2 5 4 s间隔内 4块折叠状太阳电池阵三维不稳定温度场响应特点。比较了考虑和不考虑地球入射辐射对电池阵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分析对航天器发射进而对折叠状太阳电池阵展开时刻的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概况及与国外同类卫星的比较。描述五谱段CCD相机和四谱段红外扫描仪等有效载荷,扼要介绍卫星的公用服务平台各分系统和在轨测试性能,提出后继星设计的报导原则,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65.
对于当代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来说,星载设备寿命一般都高于星载燃料使用寿命,因此卫星设计寿命都是以星载燃料消耗殆尽为依据的。卫星轨道保持不仅是卫星测控任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星载燃料消耗的主要途径。文中从卫星平经度漂移量、测站定轨精度、星载推进器推力误差、卫星南北机动对东西方向耦合等多方面探讨同步轨道通信卫星E/W轨道保持策略,介绍一种细化轨道控制区间、估算偏心率控制圆半径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6.
资源-1卫星多层隔热材料在轨温度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资源-1(02)卫星多层隔热材料外表面遥测温度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30个月在轨条件下多层隔热材料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外热流的关系,得出了多层隔热材料面膜表面热光学性质在卫星入轨5天后其性能退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结论。并提出了如何对多层隔热材料进行在轨设计和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7.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4-134
2008年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称,安装在神舟-7飞船轨道舱尾部的天链-1中继卫星终端完成了在轨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7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中继卫星中心分别向飞船和天链-1卫星注入数据,顺利进行了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68.
风云二号E气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经过了地影期的考验.各系统工作正常,将转入在轨存储阶段。今年汛期结束后.E星将择机接替C星.与D星联合实现稳定的双星业务服务。5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举行风云二号E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969.
国外低地球轨道空间材料在轨环境 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几种影响效应,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LEO材料在轨空间环境试验(MISSE、OPM、MEDET)的情况,介绍了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和试验设备构成情况,并在获得的国外数据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空间环境对材料的影响。文章有望为我国的在轨材料空间环境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航天器工程》2021,30(1):79-85
电加热器是航天器常用的主动热控措施,合理准确的电加热器在轨工作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热控功率设计的经济性。为了获取通信卫星热控功率准确的使用情况,研究了热控功率的电流评估、开关量评估方法,通过在轨实际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热设计和遥测数据,给出了电加热器在轨使用规律和平均功率,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通信卫星加热器总功率余量大于48%,具有较大的统筹优化空间。该评估方法为在轨热控性能评估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评估结果可作为设计热控功率、制定在轨智能管理策略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