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411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星载SAR海洋特征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舰船尾迹检测为例,分析了星载SAR对海洋特征成像的机理,从理论上阐述了星载SAR在舰船尾迹检测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载SAR对海洋特征成像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得到的舰船尾迹SAR图像。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尾缘吹气的流动控制技术,改善静子尾迹区流动.使用热线风速仪对静子尾迹区在不同吹气量下的轴向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在纯尾迹、弱尾迹、无动量亏损尾迹和射流这4种工况下尾迹区的轴向速度分布、中心点速度频谱图以及尾迹特征长度沿流动方向的变化.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无动量亏损尾迹和纯尾迹工况相比改善了静子出口速度的均匀性,并改变了涡脱落特性.无动量亏损尾迹特征长度与x0.35成正比关系,而纯尾迹时的特征长度沿轴向与x0.37成正比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13.
 共形微带天线间的互耦对微带天线阵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对微带天线阵的自然的或人为的损害,需要在天线阵表面涂覆介质层或给其加上天线罩,因此在设计共形微带天线与阵列时也应当考虑覆盖层或天线罩的影响.利用严格的全波法分析和计算了介质覆盖、探针馈电的柱面共形微带天线单元间的互耦,给出了E面和H面互耦的数值结果,并讨论了柱面曲率半径和贴片间距对互耦的影响,给出了互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同时也研究了衬底介质和覆盖层对互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针对DSMC方法的内在并行特征构造了两种并行算法,并在PVM环境下实现了并行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实现DSMC方法的并行化能够显著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不同并行算法能够达到的加速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5.
耦合了相对和绝对圆柱坐标系下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统一了动子域和静子域的控制方程;在子域计算中,采用高分辨率的三阶ENN格式及LU-SGS隐式解法;在子域干涉处理中,研究并对比了动静子域干涉面的重合处理与重叠处理;最终发展了一种新的既高效又准确的分区算法。通过对某带进口导叶的三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紊流流场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分区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6.
给出了用“参数多项式方法”求解叶轮机械三维粘性可压缩流的基本思路、方程和方法,采用圆柱坐标系下的三次参数多项式。中还应用此方法以一个透平和一个压气机叶片为例计算了三维粘性流场。  相似文献   
117.
陈莹 《推进技术》1988,9(5):72-74
在计算固体发动机(包括无喷管发动机)的理论性能时,通常假设气流为一元流.然而,已经发现,即使对于小L/D的发动机和/或高风量,典型的圆柱孔形发动机(特别是无喷管发动机)中的气流是强的二元流.因为质量沿着通道从药柱喷入零或很低的流速区,而不是直接喷入下游的高速横流中(此处作一元流假设).这可能产生一个相当小的不可逆流的状态,并带有实际二元流的有效能(热能转换为动能时的潜能)有总的增加.Glick在他的第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采用单曝光光栅干涉或双曝光光栅干涉,研究激波过弯道绕双圆柱传播的激波流场。采用单曝光法,成功显示入射激波到第一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到达第二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在同一底片上采用双次曝光,第一次脉冲记录直道上的平面波,第二脉冲记录激波过弯道绕双圆柱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