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981篇
航天技术   806篇
综合类   206篇
航天   12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商业通信卫星发射 2007年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发射服务陷入低潮,阿里安航天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和海射公司这三大商业发射服务商只进行了11次相关发射,低于2006年的15次,是过去12年中商业通信卫星发射次数最少的一年.  相似文献   
222.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0,(3):20-21
2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总额3.83万亿美元的2011财年预算方案,其中为NASA申请的预算为190亿美元。这份预算提出砍掉前任总统布什提出的以重返月球为目标的“星座”计划,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时间至少延长到2020年,并拿出数十亿美元来发展商业航天飞行器和旨在使美国能持续开展空间探测的“可改变格局的技术”。  相似文献   
223.
袁家军 《航天》2010,(7):33-35
2000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近10年,在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进入密集组网发射阶段,同时全球系统也已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24.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设了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空间运输系统体系,能够将不同有效载荷发射到低、中、高不同轨道。国际合作方面,在搭载发射、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和在轨交付3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对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5.
发射航天器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常规性的航天活动,在每次这类飞行的全过程中因特网的有关网站都将北美航天防空司令部(NORAD)追踪测量得到的航天器的轨道根数予以公布。据此对2005年7月美国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以及2006年3-4月俄罗斯的联盟TMA-8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过程的轨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6.
2008年4月10日,欧空局(ESA)对外宣布,将在其17个成员国中选拔新一批航天员。5月19日,选拔活动正式启动,并开始接受网上报名。这是欧空局的第三次航天员选拔,也是欧洲16年来进行的首次航天员选拔。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广泛关注,报名参选十分踊跃。截至6月17日报名结束,报名总人数已经超  相似文献   
227.
2008年,举世瞩目的国际空间站建设工作进入高潮.2月7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空局的"哥伦布"实验舱送上国际空间站;3月9日,欧洲用大推力阿里安5ES火箭首次发射"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将大大缓解空间站运输紧张局面;3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把加拿大双臂机器人"巧手"和"希望""日本实验舱-实验后勤舱-增压段" (JEM-ELM-PS)送往国际空间站组装.  相似文献   
228.
今年是国际空间站发射十周年纪念。十年历程,一个符号,神话般地记录着人类航天的勇气与执着。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发射第一个组件开始至今,在美、俄两国为首的十几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以燕子衔泥造窝般的耐心在太空组建起一个供人类长期试验和居住的"行宫",将人类活动长居梦想定格在大气层外。虽然它的组建和运行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它的下一步走  相似文献   
229.
邸乃庸 《航天》2010,(12):28-31
二○○九年 这一年,航天员为国际空间站组装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组件,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外部试验平台和俄罗斯"探索"号实验舱的组装,并更换了一些设备。  相似文献   
230.
夏丹 《航天》2010,(8):10-10
“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部有很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