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47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了探讨三头部燃烧室点火过程中的火焰传播特性,建立了矩形模型燃烧试验系统,开展了流动与点火过程中火焰传播特性、当量比对周向点火过程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初始火核主要在中心回流区边界形成,其传播过程具有阶段性,先顺流线方向进行传递,待燃烧强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火焰才开始向其他区域延伸;在相同压损下,当量比减小会使得燃烧...  相似文献   
192.
唐啸  莫然  陈俊杰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7):1383-1391
为解决扁平导弹头部空间利用率低,天线罩加工困难且电气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形状函数变换技术(CST)造型法在其前端融入旋成体,并提出“旋成体埋头角”以实现融合区域光滑过渡。CFD计算得到旋成体弹头、扁平弹头、和“旋成体埋头角”为0°~5°时融合弹头的气动性能,结果表明:旋成体弹头、“无埋头”融合弹头和“有埋头”融合弹头的最大升阻比分别为扁平弹头的8158%、8616%和8946%。以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大升阻比为目标对“旋成体埋头角”为2°和3°的融合弹头进行优化计算,在Pareto前缘中,随着旋成体末端半径从150 mm增大至210 mm,两构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分别上升599%和416%,最大升阻比分别下降1996%和1839%。此外,当旋成体末端半径小于165 mm时,上述2°构型的最大升阻较大(峰值可达扁平弹头的9779%),反之上述3°构型构型的最大升阻较大。  相似文献   
193.
谢林杉  陈浩然  王浩宇 《航空学报》2020,41(4):423279-423279
为了研究面向复杂回转体的T700级碳纤维/双马树脂材料的铺放适应性,测试了3种T700级碳纤维/双马树脂材料的T型剥离强度及悬垂性,进行了曲率铺放性能对比研究,确定了最佳的T700级碳纤维/双马树脂材料。针对该材料,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铺放温度、铺放压力、铺放速度)在不同转向半径下对铺放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铺放质量评定方法。材料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材料的刚性和层间黏结力对材料的铺放性能有明显改善,其中提高层间黏结力效果更加显著,并最终选用T700级碳纤维/双马树脂材料3作为复杂回转体的铺放材料。工艺优化实验发现,当铺放速度小于32 mm/s时,极限转向半径降低至1 000 mm。结合铺放效率,获得复杂回转体的最佳铺放工艺参数为F=800 N、T=40 ℃、v=32 mm/s,且在2 h内进行下层铺放,从而提高铺放质量及铺放效率,解决工程化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4.
为研究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燃烧不稳定性及其与污染排放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针对一种中心分级的贫油预混预蒸发圆形单头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在巡航状态、85%工况和100%工况(模拟)开展了圆形单头部燃烧室沿程压力脉动和燃烧性能的测量,分析研究了燃烧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与NO_x排放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燃油分配比例、头部当量比、燃烧室进口参数(压力、温度、速度等)都对燃烧不稳定性有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燃烧室压力脉动和NO_x排放指数均与火焰筒头部当量比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协同变化。  相似文献   
195.
采用在接触面上建立多个接触对以模拟叶根处微滑移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获取稳定状态下二维叶根接触面上摩擦力和相对位移的迟滞回线,分析评估了参考点、网格分配、切向和法向载荷、接触刚度、摩擦因数等参数在微滑移中的影响,从一个新角度考察了叶根干摩擦微滑移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微滑移模型研究叶根连接时,不同参数的选择对其干摩擦性能均有影响。接触单元的数量影响结果的精度,接触面上参考点的选择影响迟滞回线的描述,切向载荷影响迟滞回线中相对位移的大小;法向接触刚度的降低会明显增加相对位移和微滑移区域的大小,切向接触刚度的增加使叶根处更容易进行类似刚体运动的宏观滑移;摩擦因数和正压力的增加使得微滑移区域增加,但两者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同时,从耗散能的角度研究了接触参数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6.
针对两输入两输出的多体卫星控制系统,采用工程中的天线驱动组件为天线转动提供驱动力矩,在天线小角度机动条件下,对此线性模型采用多变量频域设计法中的序列回差设计技术,设计卫星本体俯仰姿态和天线转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控制器,利用Nyquist稳定判据证明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回差阵奇异值法和逆回差阵奇异值法计算MIMO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结合以减小稳定裕度计算的保守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稳定裕度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7.
王秀喜  陈锋  吴杰 《航空学报》1989,10(3):187-191
 边界元法用于分析非线性问题和动力问题时,在最终得到的积分方程中同时包含边界积分和区域积分。通常的做法是对区域积分项采用常值有限元离散,这需要用很密的网格才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8.
燃烧室头部部件几何特性对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温常压下燃烧室头部各部件(一级涡流器、二级涡流器、套筒、喷嘴型式等)的几何特性对燃烧室内各主要截面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其中两种典型头部组合进行了轴向温度场变化试验,得出由A型一级涡流器、A型二级涡流器与A型头部套筒组合时,有较理想的燃烧室内及出口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小尺度三级旋流燃烧组织方法,开展了单头部与多头部模型燃烧室在不同进口速度和油气比参数下的燃烧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单头部燃烧室燃烧性能相比,三头部燃烧室的各项主要燃烧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恶化,相同工况下三头部燃烧室的点火油气比和贫油熄火油气比较单头部燃烧室分别提高了约25%,100%,分析认为三头部燃烧室性能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套筒角度不合理,导致相邻两个主燃区气流之间存在相互干扰,而该干扰在低油气比时尤为明显;对于多头部燃烧室试验件而言,套筒角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燃烧性能恶化,合理的套筒角度对多头部甚至全环燃烧室至关重要,得到的最佳套筒角度为37.5°。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