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525篇
航天技术   108篇
综合类   231篇
航天   3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RNP程序在拉萨机场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 拉萨机场受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空通讯存在大范围盲区,在区调单边带频率8873Hz范围内,从太昭以东50公里至昌都共计1000公里的距离内,地空通讯不畅。虽然昌都地区建立了人工地空通讯差转台,但也只能暂时缓解目前航空安全压力。随着西藏航线飞行量日益增长,人工差转台开始突显其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2.
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飞机在沿途机场加载的燃料量进行分析,提出使成本最低的燃料运输策略。以燃油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非线性方程,利用实验对3种燃油加载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最后给出了最佳燃油运输策略。  相似文献   
23.
旅游船上的废热水以往都是通过直接排放的方式排入周围的环境中,造成较大的热污染和能源浪费;分析了热泵系统余热利用的工艺特点。利用热泵技术可以较好地回收这部分余热,降低生产的能耗。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表明利用热泵回收余热水具有比较大的节能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欧洲再入大气层试验飞行器是简单的不载人座舱式飞行器。它将随“阿里安5”火箭的第二次鉴定飞行发射升空。这是欧洲载作 的重要一步,旨在试验航天器返回地面的全套回收技术,获取在再入大气导阶段的各种参数,为正式设计载人飞船提供依据。文中对这种试验飞行器的总体及试验测量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5.
气球微重力研究是利用气球携带落弹进行模拟空间微重力的一种试验手段。 微重力落弹回收系统是为完成微重力试验后的落弹安全回收而设计生产的。文中叙述了微重力落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并对我国研制该项目情况作较详细的说明,对结构、伞系统,控制,程序等设计要点作了介绍,最后对四次升空试验结果作了综合说明,试验取得100%的成功。  相似文献   
26.
着陆缓冲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陆缓冲技术是空间飞行器返回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着陆缓冲装置可以明显降低降落伞的面积、减小回收系统的重量,同时大幅度降低飞行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近些年来,着陆缓冲技术有了些新的发展。文中对已有的着陆缓冲装置进行了分类,对每种类型的技术性能、使用范围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7.
从2005年8月1日零时起,上海浦东机场飞往日本福冈的民航航班再次缩小飞行间隔。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往日本福冈的航线上,同一高度的飞行间隔从40海里缩短为30海里;由日本出发的航班在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线上,同一高度飞行间隔从30海里缩短为20海里,两机飞行间隔距离进一步缩短,飞行容量可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28.
文章描述了美俄合作提出的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载人返回舱概念。方案采用已有的硬件和技术,由美国负责电子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俄罗斯在返回舱方面的技术和低成本。提出的这种返回舱概念是把联盟-TN按比例增大到可以容纳8位乘员,而且着陆系统增加了气囊,对伤病航天员的着陆具有更好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文中介绍近几年国外针对翼伞阻力特性对翼伞翼型结构等方面所作的改进。这些改进 应用在运动翼伞上,而且还应用在常规翼伞上,文中还介绍了大面积翼伞的研究情况,当前马翼伞的回收重量到16.3t,翼伞面积这1000m^2,所有这些表明翼伞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民用及国防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