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6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17篇 |
航天技术 | 268篇 |
综合类 | 141篇 |
航天 | 2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针对气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利用能量方程、气体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及运动过程方程建立气动发动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选取合适的基准量,对所建立的微分方程组进行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化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无因次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得到各无因次量对气动发动机输出扭矩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气动发动机的无因次转速、进气门面积比例因子、排气门面积比例因子以及进气持续角度对气动发动机的无因次输出扭矩影响较大.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扭矩急剧下降时,可以通过调整进气门面积比例因子、排气门面积比例因子以及进气持续角度使输出扭矩恒定. 相似文献
312.
运用几何方法,推导了杯形砂轮铣磨二次曲面的数学模型和砂轮轨迹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加工残留误差,砂轮磨损以及砂轮倾角误差对面形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3.
提出了处理无耗正切关系网络测量数据的统计回归数学模型。在计算机辅助分析下,用此模型处理大、中、小反射情况下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此数学模型是正确的。这个模型为测量线法正切关系网络的测量技术提供了精密快速的处理方法,还对已有的小反射情况下的正切关系网络近似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与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学模型包含了近似法的适用范围,可以适用于任意反射情况下无耗正切关系网络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314.
315.
以马尔可夫理论为基础,运用全概率公式建立了飞机编队对地攻击的动态模型;评估了任务成功率等作战效能指标;给出了飞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客观描述了对地攻击作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16.
为预测飞行员视觉注意力分配,在SEEV(Salient Effort Expectancy Value)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注意控制空间和资源分配空间的概念.前者描述了影响注意力分配因素,而后者则反应了兴趣区域所获得的注意资源.并通过空间映射建立注意力分配的预测模型,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结算.为验证预测模型效度,采用16名被试在飞行模拟器上开展基于异常信息恢复的工效学实验,通过眼动追踪装置记录注视点分布作为注意力分配指标.被试需要根据实验条件对主飞行显示器仿真界面中的目标信息状态进行监视,并通过驾驶杆的指定操作对异常信息进行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力分配预测模型的理论结果与工效实验中注视点分布的实验结果显著相关且吻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17.
基于叶素理论建立了斜置尾桨的数学模型,以UH-60A直升机为对象,计算了平飞配平特性,并与试飞结果进行对比,完成了对模型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的斜置尾桨模型合理准确,能满足工程精度。本文从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研究了尾桨斜置角的设计,计算了不同尾桨斜置角对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的影响,得出UH-60A直升机的尾桨斜置角优化值为20~25°。通过计算和对比斜置尾桨与常规尾桨直升机的平飞配平特性,得出尾桨斜置主要影响直升机的纵向配平特性。最后,对斜置尾桨的利与弊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18.
319.
320.
在某飞机模型大振幅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混合模型和非定常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在小攻角时均是可用的,在大攻角时都不能正确反映飞机的非定常迟滞特性;但与前两种模型相比,混合模型在中等攻角时仍然适用.对于非定常模型,无论在小攻角还是大攻角时,均能较好地反映耦合运动的非定常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