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1084篇
航天技术   192篇
综合类   235篇
航天   2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机翼颤振的区间有限元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Wang  Qiu   《中国航空学报》2008,21(2):134-140
The influences of uncertainties 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flutter speed of wing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terministic flutter analysis model of w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and described by interval numbers. By virtue of first-order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the lower and upper bound curves of the transient decay rate coefficient versus wind velocity are given. So the 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flutter critical wind speed of wing can be obtained, which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point esti- mation obtained by the deterministic flutter analysi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further non-probabilistic interv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wing flutter. The flow chart for interval fmite element model of flutter analysis of wing is given. The proposed interval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wing flutter analysis are compared by the examples of a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airfoil and fuselage and a 15° sweptback wing, an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odel. The prominent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interv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that only the bounds of uncertain parameters are required, and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densities or othe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needed.  相似文献   
932.
基于实际人车混合行驶的情形,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邻车道或横向的行人、自行车等对主干道车辆的驾驶行为影响。基于经典的最优速度模型,将主干道车辆与行人之间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作为参数引入最优速度模型中。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推导出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和非稳定性条件,绘制中性稳定性曲线,直观描述了交通流稳定区域大小。理论结果表明:考虑横向行人干扰因素的改进跟驰模型比传统的只考虑单一车道车辆因素的跟驰模型更加的稳定,并且不同参数的变化,所引起的稳态区域也会发生变化。采用了更加真实的优化速度方程,通过仿真实验来描述车辆的驾驶行为;仿真实验列举了2种实际场景:行人稀少和行人较多时。分别绘制了车辆的速度-时间变化曲线以及车辆的时空图,实验结果表明:横向行人的确会干扰车辆的正常驾驶;不同场景下,行人数量的多寡也会对车辆的驾驶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3.
为实现小车的自动巡线,采用CCD摄像头识别不同颜色的跑道,在测试时选择了黑线。CCD具有128×1个像素,每次可采集128个线阵的数据,将其二值化后转换为128个8位二进制数,通过A/D接口输出,与STM32微处理器连接。用软件进行采集处理,采用中值算法,找到黑线两边的边缘,确定黑线的中心点。计算出小车的中心点与黑线的中心点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小车的左转、右转还是直行。用编码器对车轮测速,用速度PID算法控制小车的行驶,以实现自动巡线。测试结果表明:该CCD巡线智能车能够实现自动巡线功能,不仅可自动循迹黑线,还可循迹其它颜色的线条,使得小车的巡线速度得以提高,为自动循迹小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4.
针对飞行中的冲突解脱和航迹恢复问题,在速度障碍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几何优化的方法,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描述。首先根据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关系,确定其冲突类型,以及是否满足各解脱策略的条件,选取相应的解脱策略,待冲突解脱完成后,飞机恢复至原航线飞行。然后通过几何分析,理论推导,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飞行冲突,并且具体给出冲突解脱和航迹恢复的位置。最后在仿真中,所提方法根据不同场景能够自主选择冲突解脱策略,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高效,并且在航迹恢复过程中不引入新的飞行冲突。   相似文献   
935.
针对旋转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于俯仰和偏航通道的气动交联、惯性交联和控制交联而形成的锥形运动对弹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对锥形运动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劳斯定理分析了旋转导弹锥形运动的稳定性条件,揭示了锥形运动稳定性与飞行状态、气动特性以及弹旋速度的关系,并针对旋转导弹做锥形运动时的角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稳定性条件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为旋转导弹总体设计及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36.
恒温剥蚀对LC4CS铝合金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恒温剥蚀对LC4CS铝合金试样表面宏观形貌及截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测定了试样欧姆电阻、力学性能随剥蚀时间的变化。由欧姆电阻值计算所得试样的腐蚀速率,在剥蚀前期快速增大,4 h 后逐渐下降至一定值。金相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试样显微结构的变化是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7.
针对进化计算中存在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收敛的弱点,本文提出将多群体和动态变异率相结合,对传统的进化计算进行改进。通过实验表明,改进的进化计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8.
超音尾喷流流场的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套用于对超音速尾喷流场进行全自动测试与控制的系统。在系统中采用软件模拟硬件的独特方法,自行设计的由步进电机驱动的三维坐标架,能平滑无停滞地在流场中作三维往复移动,精确定位并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送率达500Kbit/s,较常用的A/D板相比,其精度大大提高,并可有效地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939.
绍了关于用矩形喷嘴进行的瞬态液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流动显示演示了在喷流过程中液体射流的种种不稳定现象。笔者推广了Ryhming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喷嘴出口的射流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40.
解决着陆导航连续波测速雷达中面目标非均匀散射特性和加速度分量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波束中心速度求取方法。采用Kalman滤波完成速度跟踪和加速度估计,进行加速度补偿后,利用ZFFT变换完成对目标多普勒频移范围的细化分析,最后采用包络截取法完成高精度波束中心速度估计。通过仿真分析证明,包络截取法相比其他方法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速度测量误差小于0.15m/s(3δ);通过硬件系统处理时间分析,该算法流程易于实时处理,已成功应用于某着陆导航雷达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