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378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本文先介绍了稳定裕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然后介绍国外关于稳定裕度的地面试验和试飞方法,作为我国稳定裕度试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2.
刘昶  尹江辉 《飞行力学》1994,12(3):28-35
介绍了战斗机功能敏捷性的三种评估尺度-指向裕度,相对能量状态和空战周期时间,仿真计算了两架战斗机的功能敏捷性,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初始飞行速、高度、发动机推力及翼载荷等因素对飞机功能敏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进气总压总温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 Melick提出的进口总压周向稳态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裕度损失的估算方法作了改进 ,并加以推广应用于进口总温周向稳态畸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总温和总压组合畸变下压气机稳定性裕度损失的预测方法。以某型双轴涡喷发动机为例作了某些具体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4.
 采用双转子涡喷发动机含喘振的数学模型,并以开大尾喷口诱喘模型为对象,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脉冲切油防喘控制规律研究,分析了脉冲切油诸参数对退喘效果的影响,并对某双转子涡喷发动机防喘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5.
叶尖间隙对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和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两种国外近来使用的测量带叶片转子半径的有效方法;放电法和电容法,国外试验表明:压气机转子叶尖间隙对航空发动机稳态性能和稳定裕度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叶尘间隙的测量和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6.
基于变导叶调节的涡扇发动机加速过程优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利用变导叶调节,基于可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涡扇发动机加速过程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发现,通过在发动机加速过程中对压缩部件导叶角度的适应性调节,可以优化压气机和风扇在过渡态的空气流量,使得燃油在满足各方面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可能的速度增加,从而提升了发动机加速性能.最后,与常规两变量加速过程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两控制量(主燃油和尾喷管喉道面积)、增加风扇导叶调节或压气机变导叶的三控制量的加速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可以使得燃油最大可能速率高于常规方法,且发现压气机导叶角在优化过程的作用优于风扇导叶角,优化后的工作点加速路径紧贴喘振裕度限制边界,且各个约束严格在可行域范围内,3种方案的加速时间分别为5.5,4.9s和4.5s.  相似文献   
177.
为研究转子不同叶尖间隙形状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分别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 优化,并利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渐变式和阶梯式改型优化后,压气机性能有较 大提高,改型后 0.204-0.408的各类间隙压气机性能优于 0.408-0.204间隙的。相比较平行间隙 PTC 0.204-0.204,渐变式 TTC 0.204-0.408和阶梯式STC 0.204-0.408的失速裕度分别提高1.12%和1.61%,峰值效率基本不变,同时近失速工况下的总压比和效 率也略有提高。叶尖泄漏涡得到抑制,间隙处的流体低速区明显减小,流动损失减小,流场得到较大改善。转子通道的总压比在 85%叶高处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1%和3.13%。阶梯式叶尖间隙压气机的静子通道40%叶高处总压损失系数减小达75.4%。 对平行式叶尖间隙进行改型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压气机性能,且阶梯式叶尖间隙比渐变式的对压气机性能提高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8.
畸变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喘振/失速适航符合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重佳  傅文广  孙鹏  白杰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12):2875-2886
为研究畸变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对喘振/失速特性适航条款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将用于发动机稳定性评定的畸变试验方法应用于适航领域。以某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其在0°~30°迎角条件下的部件特性,并依据所得畸变图谱设计了不同结构的畸变发生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畸变发生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模拟出不同迎角工况的畸变图谱、风扇的气动特性及流场特征,喘振裕度最大偏差4.32%。总结出发动机喘振裕度与不同迎角和畸变发生器之间的变化关系,用以确定适航条款要求的稳定工作范围。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发展了一种进气畸变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喘振/失速特性符合性验证方法,并明确了其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的任务阶段。   相似文献   
179.
压缩机的设计与制造性能尚不能充分适应风洞的运行范围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作者讨论了旁路调节作为风洞中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在考虑跨声速风洞中气体压缩性的基础上 ,给出了风洞中旁路调节的估算方法 ,分析和讨论了旁路对风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旁路的增加 ,使风洞工作点向大流量、低压缩比方向移动 ,达到有效、可靠防喘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0.
压气机喘振是气流沿压气机轴线方向发生的低频率(通常只有几赫或十几赫)、高振幅(强烈的压强和流量波动)的气流振荡现象.一旦出现喘振,发动机音调低而沉闷,并伴有非常强烈的机械振动,会使压气机叶片断裂,引起发动机熄火停车,严重威胁发动机安全工作,因此,在使用中应避免喘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