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98篇
航空   898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3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941.
复合制导中的优化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群  曾颖超 《飞行力学》1995,13(2):84-89
研究了飞行器精密制导方式之一复合制导律优化问题,首先给出了采用串联式复合制导飞行器的几咱中、末优化制导律,利用文中所述改进的最速下降优化方法,选择了中制导采用最佳预测制导律,末制导制采用改进的比例导引律的比例系数K的最优值,最后结合实便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942.
王德 《上海航天》1992,(1):59-61
概述了倾斜功能材料的概念、用途.介绍了倾斜功能材料在设计、结构控制和特性评价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五矿后尾楼基地以下土质不均匀,采用人工洛阳铲素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省工省时,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46.
947.
为深入探究失速点变化机理,采用实验方法探究了三种不同周向畸变强度的进气边界对压气机失稳演化的影响机理。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增加动态测试点以测量转子叶尖的静压和静子尾缘的总压,并在压气机出口容腔内增加测点以检测系统响应。结果表明,当进口存在周向畸变时,失稳点流量的减小是由于压气机的失稳演化过程从局部喘振转变成了突尖波。在均匀进气时,该压气机失速演化过程为局部喘振,扰动以低频轴对称的形式出现在静子叶根区域。当进口存在周向畸变时,静子叶根处仍会出现不稳定低频扰动,但由于周向畸变的存在使其不再具备轴对称性,因此该低频扰动无法进一步发展,最终由于转子叶尖出现了突尖波导致压气机失稳。本研究主要结论为周向进气畸变可以通过改变压气机失速过程进而影响压气机失速点变化。  相似文献   
948.
为探究高速条件下涡轮叶片吸力面上复合角孔的气膜冷却特性,在高速风洞中实验测量了吸力面复合角孔的气膜冷却效率与传热系数比,并通过净热通量减少(NHFR)衡量了复合角孔对吸力面的气膜冷却净收益。分析了雷诺数、吹风比以及湍流度对气膜冷却效率、传热系数比及净热通量减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雷诺数下气膜冷却效率受雷诺数影响较大,但当雷诺数增大至6.4×105以上时,气膜冷却效率几乎不再变化;随湍流度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整体降低,低吹风比下气膜冷效对雷诺数、湍流度较为敏感。传热系数比随气膜吹风比增加而增大,但在湍流度较大时,气膜冷却对传热系数的影响降低。湍流度的增大使NHFR有所升高。研究表明对高的湍流度工况,吹风比为0.8时复合角孔呈现最佳的气膜冷却性能。  相似文献   
949.
针对旋转爆震燃烧室高热流密度的热防护需求,提出了一种碳化硅耐烧蚀层-高硅氧烧蚀层-气凝胶隔热层-不锈钢金属基体层的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建立了考虑烧蚀的多层平壁一维瞬态热分析模型,结合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典型热环境,采用动边界隐式差分计算格式求解获得了壁面输入热流密度和高硅氧烧蚀层主要参数对热防护结构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同时开展了旋转爆震燃烧室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热考核试验,对热分析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爆震燃烧室壁面沿轴向温度分布存在着内在的不均匀性,前端由于预混气的及时补充而得到有效冷却,温度峰值出现在位于中截面和燃烧室出口的尾端区域。基于径向一维传热简化,从实测的旋转爆震燃烧室壁面轴向温度分布反演出时均热流密度沿程分布,并以此对特定轴向截面的热防护结构温度瞬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地考虑烧蚀过程的一维瞬态热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的温度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50.
研究了奥克托金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烧波结构,测定了燃速与HMX含量的关系。在HMX含量低于50%时,燃速随HMX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HMX含量高于50%时,燃速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HMX含量低的区域内,燃速主要受气相反应速率控制,HMX的加入使暗区反应速率增大,嘶嘶区的反应速率降低,气相反馈给燃烧表面的热量减少。在HMX含量高的区域内,燃速主要受凝聚相反应速率控制,燃烧表面的反应热随着HMX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