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382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1 毫秒
491.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得聚丙烯腈(PAN)基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利用SEM和XRD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和碳团簇材料分别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进行了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带宽要优于以碳团簇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兼具电和磁损耗的能力。  相似文献   
492.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omex蜂窝芯、混合物吸收剂和酚醛树脂制备了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研究了蜂窝芯高度、蒙皮厚度和蜂窝芯增重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蜂窝芯高度的增加,其夹层复合材料的-10 dB有效带宽向低频扩展,18 mm高度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段反射率均小于-10 dB;随着蒙皮厚度的增加,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低频反射率降低,但高频反射率升高;随着蜂窝芯黏附吸收剂质量的增加,其吸收峰频率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493.
提出了一种具有除反馈和除前馈的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案。详细的介绍了该方案的基础理论和在控制上具有的优势,该种方法能够不增加硬件,只是在软件编制过程增加相应的条目,即可达到不改变原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将系统的所有的动态指标和稳态指标提高到原系统的3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4.
基于复合材料增强铝方管准静态轴向压溃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其耐撞性及压溃吸能特性.建立复合材料增强铝方管双层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变形失效模式及载荷位移曲线等,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材料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进行压溃结果分析.基于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薄弱环节设置、复合材料纤维铺层角度对其轴向压溃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设置圆孔薄弱环节比设置45°外倒角更能有效改善吸能特性;随着复合材料纤维铺层角度的增大,其吸能能力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495.
介绍了干式激光除漆的烧蚀效应机制和振动效应机制,并对振动效应机制给出了三种数学理论模型:脱离加速度模型,热应力模型,热弹性振动模型。  相似文献   
496.
遗传算法在雷达吸波涂层多目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雷达吸波涂层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对目标函数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基于Pareto最优概念,采用非劣分层遗传算法(NSGA)进行多目标优化.对具体实例的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共享函数和小生境技术,可以使优化结果均匀的收敛于Pareto域附近.同传统优化方法相比,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对决策者来说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7.
多元复合材料有利于实现高效、轻质、宽频的吸波效果,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通过乳化反应制备了以乙基纤维素(Ec)为骨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Ec复合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微球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微球内部通过Ec与rGO、Fe3O4有序组合,Ec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增强了微波多重反射和散射。当rGO含量为6.6wt%、厚度为1.8 mm时,在14.32 GHz处达到最小反射损耗(-30.35 dB),有效吸收频宽为4.88 GHz(12.24~17.12 GHz)。  相似文献   
498.
基于多级铝蜂窝缓冲器的新型着陆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未来可行走探月着陆器的总体设计中,如何降低着陆过程中的冲击载荷,实现柔顺落震以保护本体结构和有效载荷的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所设计的可行走着陆器整机构型对缓冲驱动一体化缓冲器优化分析。首先,对3种不同规格的铝蜂窝材料分别进行静压力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和蜂窝有效吸能模型对多级铝蜂窝的搭配方式进行优化;然后,采用Ansys/Ls-dyna对优化后的三级铝蜂窝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与传统的两种铝蜂窝材料的缓冲器相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和安全性;最后,利用Adams软件进行整机仿真验证。验证结果显示:着陆器本体质心过载曲线平滑柔顺,可为我们后续开展的载人登月、月表基地建设等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9.
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