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9篇 |
免费 | 520篇 |
国内免费 | 29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60篇 |
航天技术 | 445篇 |
综合类 | 267篇 |
航天 | 5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针对采用正十二面体冗余仪表构型的十二表冗余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通过仿真和样机试验,开展了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对不同故障模式下的系统精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Monte Carlo仿真验证了数据融合算法对提高系统导航精度的有效性。设计开展了样机静态导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最优的马尔柯夫估计并不完全适用于脉冲输出形式仪表的数据融合。最后通过优化改进加权系数、构造加权矩阵,显著提升了样机的静态导航精度,使样机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与三表直接解算相比分别降低了78.6%和77.9%。 相似文献
722.
子母弹抛壳过程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弹簧近似和网格重构相结合的非结构动网格技术,耦合求解Euler方程及弹道方程,模拟飞行在46千米高空、0°攻角、马赫数6.5、壳片分离初速分别为6m/s,12m/s、壳片分离角速度分别为0°/s,50°/s,150°/s的子母弹抛壳动态过程。研究表明,抛壳初期,壳片与母弹周围形成复杂流动,在壳片内表面存在激波的生成、发展、减弱等非定常过程,导致壳片受到气动力随着分离距离增加表现为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壳片分离初始角速度对壳片姿态的影响不是线性的,尽管分离初始角速度增加到150°/s,由于转动惯量小、俯仰力矩大,壳片实际飞行姿态达不到设计要求,壳片攻角较小,气动阻力小,导致壳片伴随母弹较长时间飞行;增大分离初速是实现快速分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23.
采用填加造孔剂法制备泡沫铝,将其填充入6061铝合金薄壁管中制备填充复合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研究填充间隙、黏结方式以及薄壁管的壁厚等参数对泡沫铝填充管力学和吸能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参数。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和落锤冲击实验,研究在不同应变率下单一与复合结构的力学和吸能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压缩实验中,当应变为60%,泡沫铝填充管的吸能量是泡沫铝与薄壁管二者数值加和的122%;在冲击实验中,和单一结构相比,复合结构的冲击载荷更加稳定,且具有更高的平均冲击载荷,吸能能力更强;相对于单独的泡沫铝,泡沫填充薄壁管在压缩和冲击吸能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24.
725.
726.
对细长体平板三角翼和加上两个不同高度背鳍后的组合体在低速风洞进行了六分量天平测力实验,三角翼后掠角82.5°,背鳍当地高度与模型当地半展长比值分别为0.3和0.6,实验迎角范围12°~32°,包括1.66×10.6和2.33×10.6两个雷诺数。实验结果表明:0°侧滑角下,在翼面上发生旋涡破裂前,单独细长平板三角翼的横向力及横向力矩在实验迎角范围内始终为零;加上两个不同高度的低背鳍后,在一定的迎角下,三角翼的横向力及横向力矩开始不为零,流场定常;在更大的迎角下,流场变得非定常。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前人关于细长锥体分离涡的稳定性理论,并给出了旋涡失稳后,随着迎角的增大,流场进一步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727.
用双流体—轨道模型模拟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浓度,湍流度分布的信息。主采用双流体-轨道模型(颗粒相连续介质-轨道模型)对一个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此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组和动量方程组以及拉氏颗粒能量方程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并使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模型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等。热态模拟中,为了减小为信散造成的影响,采用了扭转坐标法(将坐标扭转一定的角度使之与煤粉射流方程一致)。为了检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相位移普勒测速仪(PDPA)对于冷态模型炉内湍流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速度,湍流脉动及颗粒浓度的分布。分别对冷态模炉内两相流动和热态模型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进行了模拟,冷态两相流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报的两相流场是合理的,热态模拟的结果给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及壁面热,显示出靠近出口处气相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对称,造成一个局部高温区。 相似文献
728.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递阶式足球机器人决策子系统的设计,并针对在视觉子系统不采集对方球员信息的情况下,给出了实力对比函数的概念和决策策略的动态选择算法。通过在MiroSoft系统中的实验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729.
本文通过对Cr16Ni6中温度强度不锈钢螺栓带状组织的剖析,找出了Cr16Ni6钢带状组织吸磁的成因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今后能正确判别Cr16Ni6中温高强度不锈钢带状组织的磁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