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8篇
  免费   963篇
  国内免费   663篇
航空   3624篇
航天技术   906篇
综合类   566篇
航天   166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61.
Recentl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cting as relay platform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extending coverage and improving connectivity for long-range communicat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scenario where the access point (AP) is mobile, a UAV needs to find an efficient path to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elay link. Motivated by this f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design for beamforming (BF) and UAV path planning. First of all, we study a dual-hop amplify-and-forward (AF) wireless relay network, in which a UAV is used as relay between a mobile AP and a fixed base station (BS). In the network, both of the AP and the BS are equipp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whereas the UAV has a single antenna. Then, we obtain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maximizing the output SNR, we develop an optimal design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BF weight vector and the UAV heading angle. Next, we derive the closed-form outage probability (OP) exp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ual-hop relay network conveniently. Finally,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obtain nearly optimal flying path and OP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increasing the antenna number at the BS or the maximal heading ang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sidered relay network.  相似文献   
96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中存在的强激波、激波/边界层干扰、分离、湍流等复杂流动现象,对比分析了当前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主要空间离散格式及湍流模型,发现不同格式对强激波的分辨率基本相同,Roe和LDE(low diffusion E-CUSP(convective upwind split pressure))格式对摩擦因数和传热系数的模拟优于其他格式;S-A(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湍流模型计算的摩擦因数比k-ω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两方程湍流模型高10%左右,而后者预测的分离区约为前者的2倍,且分离点靠前.  相似文献   
963.
卫锋  贺旭照  贺元元  吴颖川 《推进技术》2014,35(11):1441-1447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内转式进气道而言,有连接板的水滴型进气道双侧布局力矩特性较优,且容易满足飞行器总体需求;布局形式对进气道的力矩特性影响最显著,进气形式对侧滑力矩的影响比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明显,而抬头力矩和滚转力矩受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加突出;中心体在0~0.1Rs(Rs为基准流场入口半径)变化时,抬头力矩变化不大,而在0.1~0.2Rs抬头力矩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64.
采用在进气道出口连续抽气的方法,在地面静止状态(俯仰角α=0°,偏航角β=0°)下试验研究全尺寸埋入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首先介绍了试验方法,给出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然后对进气道流量和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理,准确校准了进气道出口流量;地面静止状态下进气道性能良好,总压恢复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则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65.
面对当今世界民用航空产品竞争加剧的形势,获取商业成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掌握先进技术的一方为了保证利益的需求,一定会将技术作为核心,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飞机的研制费用、研制周期、项目组织管理形式、参研人员能力等,也成为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66.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8-51
要闻美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导弹防御试验近期,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成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导弹防御飞行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多次弹道导弹拦截巡航导弹目标的交战。本次试验由MDA主导,陆军、海军、空军均参与其中。综合防空与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使用多重传感器和导弹防御系统,在同一时间拦截多重目标。所有的目标都成功发射,初步迹象  相似文献   
967.
随着新型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长,其所经受的飞行环境越来越恶劣,因而对红外头罩提出了更高的结构强度要求,以承受严酷的压力载荷和热载荷。小组运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亲和图、折线图等统计技术工具,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开展研究和探索,最终成功研制出高速飞行器大口径红外头罩,并通过了飞行试验考核。  相似文献   
968.
《国际航空》2012,(4):4-4
法国航宇研究局(ONERA)正在研究一种用于高空情报监视的高超声速无人驾驶飞行器.由于它的飞行速度很高.即使面对先进的防空系统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69.
美国军用空间飞机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2日,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了X-37B空间飞机的试验飞行器——轨道试验飞行器-1(OTV-1)。X-37B是有翼无人空间飞机,由美国空军快速能力办公室(RCO)管理,其任务是加强美国国防部特种作战支援和武器系统的研制与部署,增强全球的快速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970.
在接受“咸阳建造观光电梯幕墙”设计任务时,我们参考了民生观光电梯幕墙横梁节点的《设计图》和《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意识到三维调整节点的结构复,杂调整麻烦且调幅小。鉴于此况,我们提出:全新改进结构-铰链式节点方案,得到方和领导支持,并付之实施。实践证明,该节点弥被三维调整节点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