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航空   730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159篇
航天   2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动加热下金属蜂窝板热响应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辉  夏新林  孙凤贤 《宇航学报》2008,29(6):2019-2022
提出一种计算非稳态气动加热下金属蜂窝板内辐射导热耦合换热数值计算方法。将金 属蜂窝夹芯板作为三层平板结构,建立沿厚度方向一维传热控制方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求解蜂窝腔内辐射换热,有限体积法求解蜂窝板内耦合换热,考虑蜂窝金属与空 气热物性随温度变化,对某结构的正六角形蜂窝板在模拟气动加热条件下两表面温度响应进 行了数值预测,数值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蜂窝夹心板 内传热过程;对采用Swann & Pittman当量导热系数经验公式进行蜂窝非稳态表面温度响应 计算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在计算非稳态气动加热下蜂窝表面温度时存在较大 误差,给出的热面温度过高,冷面温度过低,两表面温差最大相对误差高达140%。  相似文献   
992.
固体推进剂含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固体推进剂含能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涉及NTO类、四唑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含能催化剂,介绍了它们对固体推进剂燃烧和能量性能的影响.NTO类含能催化剂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四唑类含能催化剂研究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其他类型含能催化剂的研究也已有所涉及,高能、环境友好、低特征信号的燃速催化剂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新型...  相似文献   
993.
通过FTIR、DSC、TG和XRD等分析了新型含硅芳基乙炔树脂的组成、固化反应、炭化过程、炭化机理及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树脂主链上含有Si元素,在222 ℃发生Diels-Alder固化反应;固化树脂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380 ℃,900 ℃的残留率为89.5%.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树脂的炭化分为几个阶段,在250~445 ℃阶段,为引发阶段,结构变化小;450~725 ℃为热分解阶段,聚合物的主链破坏并转变为玻璃态炭结构;在830~855 ℃是芳环发生脱氢交联反应引起的放热阶段;860~895 ℃为碳化物逐渐向乱层石墨结构转变,此阶段以后热稳定性高.XRD和拉曼光谱表明, 1 500 ℃处理后出现SiC峰,2 200 ℃处理后出现石墨峰,表明材料在高温处理时可发生部分石墨化.  相似文献   
994.
考虑平整性要求的板壳自适应结构静变形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海  孙文俊 《宇航学报》2001,22(4):71-75
基于四节点压电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元和相应有限分析方法,利用结构位移对电压的灵敏度,对以压电材料为作动器的板壳自适应结构,进行了考虑平整性要求的静力变形控制。根据控制目标和约束限制,由数学规划问题确定结构承载时作动器所需的控制电压,最后以数值算例给出了仿真结果,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挠性板振动抑制的敏感器与驱动器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志成 《宇航学报》2002,23(4):30-36
本文针对挠性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推导了悬臂板系统压电控制方程,利用方程的输入输出矩阵和板系统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结构阻尼比),给出一种压电敏感器/驱动器同位配置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敏感器/驱动器对相应模态的能观度/能控度的贡献大小,对板系统的每个驱动器输入到敏感器输出相应模态的范薮 进行适当加权后,得到模态范数矩阵,并由此利用2-范数和无穷-范数引出敏感器/驱动器可选位置的优化配置指标。  相似文献   
996.
区别于传统平面拼接检测方式,将空间六自由度应用于连续位相板拼接检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最小二乘的方式实现孔径拼接融合,完成连续位相板的检测,恢复其波前特征。本文通过仿真分析该方法的精度,并搭建机械检测装置完成子孔径数据采集,对加工的连续位相板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仿真分析,拼接面形误差RMS约为0.0006λ,实验结果显示100mmCPPs,拼接面形误差RMS约为0.0143λ,子孔径拼接波前数据结果与全口径检测数据可以达到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7.
合成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采用FTIR、元素分析和XPS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含能配合物的结构.根据结构表征结果推测,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分子式为Bi(C5H4N5O5)3,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比为1∶3.其中,可能的配位方式为:每个配体ANPyO 2-位的氨基脱去一个氢原子,分别以NH和N→O结构单元中N原子和O原子与Bi(III)形成配位键.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冲击波感分别为220 cm、36 kg和5.8 mm.采用TG-DTG和DSC测试考察了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配合物在50~450 ℃范围内热分解过程由一个吸热熔融峰和分解放热峰组成,相应的峰温分别为320.6 ℃和346.5 ℃,配合物热分解剩余残渣量为31.2%.同时,考察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并采用Kissinger法对纯AP和AP混合物热分解过程低温分解阶段和高温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可使高氯酸铵高温分解阶段和低温分解阶段的峰温提前63.6 ℃和63.1 ℃,表观活化能降低23.1 kJ/mol和61.5 kJ/mol,表观分解热增加339.3 J/g.可发现,ANPyO Bi(III)含能配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获得发动机进气道支板的热气防冰特性,采用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带凹坑楔形通道内表面开展冲击换热实验。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凹坑间距,射流入口到凹坑的距离和凹坑排数对壁面努塞尔数分布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凹坑壁面的平均换热效果要强于光滑壁面,两者的努塞尔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壁面的局部努塞尔数在凹坑尾缘出现一个峰值,凹坑间距越小,侧壁的平均换热效果越强。在小雷诺数时,凹坑的位置靠近出口缝,能够较大的增强侧壁的换热;在较大雷诺数时,凹坑位置越靠近前缘,则越能增强前缘的换热效果。当凹坑的排数增加,壁面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   相似文献   
999.
祝超  金星  陈庚  刘昭然 《推进技术》2017,38(8):1907-1913
含能聚合物是激光烧蚀微推进中一类重要的推进剂,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研究含能聚合物固体薄膜在纳秒激光下的烧蚀特性,使用8ns脉宽的Nd:YaG激光器以反射式和透射式烧蚀GAP固体薄膜靶材,对羽流演化过程和烧蚀坑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射式烧蚀的羽流中喷射产物以气态为主,固态碎片较少,受迫形成锥面喷射,羽流演化速度较快。透射式烧蚀喷射在约束作用下,有大量固态碎片以球面膨胀,约束在羽流演化的早期抑制了喷射速度,但会逐渐碎裂分解释放产物和能量,使喷射前沿再次加速,约束延长了烧蚀区在靶材滞留的时间,使透射式烧蚀的靶材内热传导效应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激光能量密度透射式烧蚀靶材,研究透射式烧蚀能量沉积区与周围工质的侵蚀和约束关系。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密度越大,周围工质受到的侵蚀作用越强,烧蚀坑面积越大,能量沉积区受到的约束作用越弱,透射式烧蚀的羽流演化体现出部分反射式烧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支板凹腔结构的超燃燃烧室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浩  方祥军  林鹏  王霄 《推进技术》2017,38(11):2555-2561
为探究基于支板凹腔结构的超燃燃烧室性能,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采用带中心支板且凹腔长高比为7.5的三维超燃燃烧室模型,针对支板阻塞比、扩张段扩张角、不同燃料喷射方式以及不同燃料当量比对燃烧室相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支板阻塞比会对隔离段内的激波分布以及支板后缘速度分布产生明显影响,而扩张段扩张角会影响超声气流在燃烧室出口的膨胀状态;采用壁面以及中心喷注支板同时喷油方式在保持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会扩大整个燃烧室的燃烧区域;当采用单独壁面喷油方式时,凹腔内静温分布会随着当量比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会在当量比为0.51~0.74时达到相对较高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