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航空   1200篇
航天技术   135篇
综合类   103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971.
李军  谢连松  陈丽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5):30-32,52
介绍了飞机雷达燃油液位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在飞机供油系统油量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雷达燃油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2.
介绍了使用数控CO_2激光机床加工航空发动机叶形孔的加工工艺及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973.
飞机离散突风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焱 《飞机设计》2004,(2):11-18
某型飞机机翼挂装翼尖导弹对机翼结构设计和结构分析提出了诸多全新课题,如结构的振动响应和气动弹性动响应。本文就某型飞机离散突风响应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74.
在振动信号的处理理论上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处理技巧,使在微机上快速、有效地实现成为可能。应用目前最有效的C语言及其编译系统BorlandC++3.1,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OOP技术)实现了从振动动态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结果图像显示输出等的完整过程,并在菜单设计技术、动态内存分配、热键过滤技术、系统自识别技术及二、三维图像绘制、输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使整个软件的功能得以实现,并具有操作简便,容错性好,提示信息丰富,数据交换兼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5.
姜世杰  李志刚  李军 《推进技术》2020,41(5):1103-1111
为提高凹槽状叶顶气热性能,探究肋条布局对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旋涡的调控作用和降低传热系数与气动损失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肋条布局对涡轮动叶凹槽状叶顶传热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GE-E~3涡轮级动叶凹槽状叶顶结构,在叶顶凹槽腔室内沿中弧线等间距设计了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压力侧半肋条结构和凹槽尾缘半肋条结构共4种肋条布局。数值模拟动叶叶顶传热系数分布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和湍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叶顶平均传热系数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和压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低了11.3%,3.1%,11.3%和2.8%;压力侧半肋条布局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相近,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和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减小了1.4%,2.7%和4.0%。肋条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的旋涡强度,减少叶片的气动损失;同时上游凹槽腔室强度较弱的旋涡通过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进入下游凹槽腔室,降低了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叶顶具有最佳的气热性能。  相似文献   
976.
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飞机刚度的不断下降,飞机更易发生各种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这些气动弹性现象非常有害,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从适航验证角度出发,结合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中气弹稳定性条款第25.629条要求,分析研究了运输类飞机气弹稳  相似文献   
977.
王何建  刘波  张博涛 《推进技术》2021,42(6):1256-1264
为发展一套对于现如今多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较为精准、快捷的计算程序,选取了合适的压气机参考攻角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双圆弧大弯角叶型的设计点/非设计点落后角模型。采用某套大弯角平面叶栅在多个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对新建立的落后角模型进行校验,并将攻角、落后角模型嵌入到HARIKA算法中,实现对HARIKA算法原模型的替换,用新建立的HARIKA算法和三维数值计算软件NUMECA对某型两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在设计/非设计转速下进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落后角模型对于叶栅出口气流落后角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好地吻合,平均误差为0.42o,预测误差较小。新的HARIKA算法对于压气机特性的预测结果相比于三维数值计算结果更贴近于实验值,其中压比最大预测误差2.54%,效率最大预测误差3.68%,总体预测误差较小,证明本文建立的非设计点落后角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适用性,改进后的HARIKA算法在多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8.
间隙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涛  韩景龙 《航空学报》2012,33(11):2002-2009
间隙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有非常丰富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工程实际中间隙不易准确测量甚至无法测量,通常需要通过辨识来建立其数学模型,其中间隙开关点位置是辨识问题中的难点。本文利用间隙开关点将间隙非线性系统区分为3个线性子系统,用Hammerstein模型表示其非线性部分,构造了开关点的迭代序列;并采用非迭代和迭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从而成功获得包含间隙开关点在内的该系统所有模型参数;以间隙非线性的二元翼段为例,验证了该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9.
 为了快速获得不同刚度的叶轮机叶片颤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片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分析了叶片气动阻尼随叶间相角差和固有频率的变化特性.该方法通过对多叶片通道的某一叶片单独施加一个扫频振动信号,求解一次非定常流场,得到叶片排上每个叶片的气动力响应,通过系统辨识,获得每个叶片的气动力频率响应.根据小扰动流的叠加原理,得到扫频范围内各固有频率下的叶片排所有叶片共同激励的气动力模型,由此进一步得到各个不同固有频率的所有叶间相角差下的气动阻尼.针对STCF4(Standard Test Configuration 4)算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直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直接采用谐振信号的降阶方法(ROM)得到的气动阻尼系数吻合得很好.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非定常CFD计算就能得到扫频范围内不同固有频率下的气动阻尼特性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方便了叶轮机设计初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980.
 在传统中心差分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DMFT)抛物方程模型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动态阻抗边界条件时的数值振荡及忽略后向传播与散射造成计算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向混合差分方法的递归双向DMFT(TW-DMFT)模型,以一阶前-后向差分方程代替传统的中心差分方程拟合阻抗边界条件,以递归双向传播模型改进传统单向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双向DMFT模型计算不同边界及媒介条件下单刃峰和实际地形的电波传播分布特性,与传统算法及几何绕射理论(GTD)进行比较,新算法提高稳定性及精度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