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4篇 |
免费 | 591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04篇 |
航天技术 | 133篇 |
综合类 | 119篇 |
航天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出流比对扰流柱通道弦向出流量影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情况,对叶片内流通道工程计算程序进行验证,针对不同的弦向出流比(弦向出流量与总流量之比),通过实验测量了梯形通道短扰流柱排的端壁静压分布,以及各段弦向出流量沿叶片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当弦向出流比较大时(c≥0.5 ),沿径向静压变化小,扰流柱区域的流动基本为弦向流动。当出流比较小时(c<0.5)时,沿径向静压变化明显,压力先下降而后回升。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既有弦向流动,同时又有径向流动。(2)大出流比时(c≥0.5 )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而小出流比时(c<0.5)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较大。(3)总压损失系数随着出流比、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2.
分析了四维扫描测量仪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的思路及扩展应用以及涉及的工艺变革,指出了传统检测叶片的弊端,为解决该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3.
含低钼的钛钼合金复合涂层具有耐冲刷和抗腐蚀的特性,用多弧离子镀工艺制造这种涂层可以满足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海上工作的防护需要。海上飞机发动机和舰船动力机的压气 机叶片受环境影响较为严重,为解决其防腐问题和进而带来的涂层耐冲刷能力问题,必须精心选择涂层材料。采用氟橡胶保护叶片,虽然可以较好地解决腐蚀问题,但该材料常因气体的冲刷而成片起皮,从而失去保护作用。所以抗蚀能力强的钛及钛合金成为所研究的涂层材料的候选材料。压气机叶片防护涂层的研制 1.氮化钛防护涂层的选择 压气机叶片防护涂层的设计原则是抗蚀… 相似文献
744.
张梅梅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6,19(2):4-4
俄罗斯”土星”公司研制的AL-31F发动机有AL-31F-M1、-M2(又称SM)、-M3三种改型。AL-31F基本型采用的风扇为4级,直径905 mm,空气流量112 k∥s,压比3.55;控制系统为机械-液压式,起飞推力为122.58 kN。AL-31F-M1上采用了KND-924-4型风扇,级数仍为4级,叶片为带阻尼凸肩的窄弦直叶片,第1级叶片数为37,直径增加到924 mm,空气流量为119 kg/s,压比3.68;控制单元改为数字式KRD-99C。 相似文献
745.
通过对某机风扇转予鼓筒榫槽的几何特性分析,按照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要求,利用空间角度计算、计算机辅助立体造型等万能方法,使用相应的精密测试设备对工件进行间接测量,以实现对其榫槽的几何量测试,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6.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RBMDO)由于存在优化过程多层嵌套、多学科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反复迭代而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提出集成两级集成系统协同优化(BLISCO)策略和改进功能测度法(iPMA)的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序列化思想将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解耦,避免了每次多学科设计优化(MDO)对完整可靠性分析模型的反复调用与迭代。其次,采用高效的更适合复杂工程组织形式的BLISCO策略进行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摒弃了协同优化的一致性约束和两级集成系统综合法的复杂分析和近似建模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然后,基于角度更新策略对功能测度法(PMA)进行改进,采用更新角度替代极限状态函数值进行可靠性分析与判别,减少了多学科可靠性分析次数。最后,结合某机型起落架的缓冲器设计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效率较其他方法分别提高了30.93%和19.97%,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且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7.
针对涡轮叶片热冲击疲劳试验的加热模拟需求,采用了基于石英灯辐射加热与气化液氮和喷水强制冷却的多种方法。通过石英灯辐射加热系统、电动伺服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参与,实现了连续的热冲击和强制冷却降温过程。温度控制方法满足了辐射热冲击过程的快速升温要求,其与控制器直接输出驱动控制的分时联合应用,在强制冷却降温过程中避免了单纯温度控制所导致的加热系统高频次震荡现象。此方式为模拟涡轮叶片实际启动-停车循环的热冲击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48.
749.
750.
对某三级风扇静叶在全三级环境中进行了数值优化。原叶型的流场计算结果显示,第二级静叶根部通道涡的存在及其诱发的第三级静叶根部分离,制约了三级风扇性能的提高。运用弯叶片技术对第二级静叶进行优化,并借助NUMECA软件的Design3D软件包参数寻优。优化后所获得的根部正弯、顶部反弯叶型有效地抑制了第二级静叶根部通道涡的形成,消除了第三级静叶根部的分离区。优化后风扇的效率和稳定裕度有了大幅提高,而压比基本不变,优化前稳定边界线上的一个明显下陷点被抹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