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0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313篇
航空   3354篇
航天技术   360篇
综合类   256篇
航天   4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活塞式航空煤油发动机冷启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启喷转速、燃油温度、点火能量等影响因素,在一台排量650 mL的单缸试验机上,开展了对航空煤油发动机冷启动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启喷转速的提高,启动时间呈现先变短后变长的趋势,启喷转速为1 200 r/min时启动时间最短;燃油温度的提高对冷启动性能和燃烧特性都有提升,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燃油温度为50 ℃时即可成功启动;提升点火能量对火核形成和火焰传播都有积极影响,可显著缩短启动时间,但当点火能量增大到75 mJ之后,其改善作用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3.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旋转叶片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开展考虑旋转预应力效应的叶片模态分析,提取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获得任意转速下叶端位移与叶根关键点动应变的传递比。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采用周向傅里叶算法对叶端定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叶片在不同转速单模态共振下的叶端位移,结合响应传递比,重构5个旋转叶片的关键点动应变。结果表明:旋转叶片在9000r/min和13000r/min转速下发生1阶共振时,与应变片实测结果相比,叶根处应力最大点、次大点和边缘点3个关键点的动应变平均重构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针对三维叶片时域流固耦合振动响应计算普遍耗时的问题,采用一种假设整体结构的模态位移,求解固体时域响应和实现高效网格变形,发展了一种3维时域流固耦合分析的整体弹性结构方法,并应用于压气机叶片0°和180°相位角的气动稳定性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发展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双向时域算法和文献的结果较为吻合,而计算效率相比于传统算法显著提升;在所分析的两个相位角下,叶片振动的气动阻尼均随流量减小先增大后降低,相比于0°相位角,180°下叶片的气动稳定性大幅提高,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叶片的工程流固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5.
曾军  张维涛  王鹏飞  雷鸣  郑振江 《推进技术》2020,41(6):1268-1275
以空心气冷低压涡轮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质量的流体域和固体域网格控制技术,带转捩模型的双方程SST湍流模型,开展了基于CFD方法的叶片气热耦合问题研究。获得了不同冷气流量比(分别为1.0%,1.38%,1.8%和2.2%)、温比(分别为2.1,2.25,2.3,2.4和2.5)和压比(分别为1.4,1.6和1.8)对叶片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状态中截面按弧长平均的叶片壁面金属温度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小0.3%,气热耦合计算的叶片壁面温度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气热强耦合计算方法的精度,为涡轮叶片温度场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6.
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氮分子振动谱线和氮分子离子的转动谱线,研究了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靠近极板振动温度越小,中间振动温度最高;而转动温度在两极板间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7.
随着高性能、高功耗器件在嵌入式领域中广泛应用,温度监控已成为高可靠嵌入式领域研究的热点,采用ADI公司的测温电路ADT7461设计了面向高性能PowerPC处理器的温度监控系统。介绍了ADT7461芯片的功能原理,描述了整个硬件电路的结构。在软件部分阐述了I2C总线协议以及基于I2C总线协议实现的ADT7461寄存器读/写基本操作,针对应用中会面临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设计方法对于同类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8.
《航空计测技术》2012,(2):70-70
为厂加强国内有关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交流,促进国内外温湿度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温度计量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召开“第六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将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广泛征集论文。  相似文献   
119.
文清 《飞碟探索》2010,(2):18-19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  相似文献   
120.
胡德良 《飞碟探索》2013,(11):31-31
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但是的确有多达1000万吨的钻石可能储存于土星和木星上。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土星上的雷暴可以不断地产生碳粒子。此外,新一轮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显示了碳在极端环境下的特性。因此,两位科学家产生了这样的设想:土星和木星都有可能为钻石的形成提供稳定的环境。“我们现在知道,固体钻石所承受的最高限温是8000K,如果高出这个温度,钻石就会熔化。而且,对于土星和木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分布,我们也能够测量得更加准确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凯文·贝恩斯说,“这两个情况结合在一起,首次向我们表明:固体钻石可能存在于两颗行星大范围的纵向区域中。”不久前,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研究人员提交了这篇研究论文,贝恩斯是该论文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