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7篇 |
免费 | 376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33篇 |
航天技术 | 169篇 |
综合类 | 134篇 |
航天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1.
轴向速度密度比AVDR对压气机叶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正礼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5,(4):4-9
轴向速度密度比的变化,对于叶栅的主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亚音速和跨音速范围内,轴向速度比对叶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亚音和未阻塞的跨音速区域,随着轴向速度密度比AVDR的增大,叶栅的损失系数Loss、出口气流角β和压比P2/P1随着减小,叶片表面马赫数随着轴向速度比AVDR的减小,叶片叶背表面的峰值马赫数逐渐向叶栅进口方向前移,作为压气机设计者,必须清楚地了解叶栅性能随AVDR的变化规律。才能在压气机设计中,找到级压比和损失系数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813.
814.
压气机叶栅内不同高度端壁翼刀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五孔探针在低速平面风洞上测量压气机叶栅流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高度和周向位置的端壁翼刀对叶栅能量损失及二次流速度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叶栅总损失降低的最佳周向安装位置是距离吸力面70%相对节距处,最佳翼刀高度为5 mm;存在使叶栅总损失降低的极限翼刀高度.当翼刀高度增加时,翼刀涡更加清晰.安装翼刀可以改变叶栅端壁损失的分布,进而控制吸力面/端壁角区的流动,改善叶栅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815.
816.
模拟飞机尾喷焰辐射传输的非结构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体积法因其物理意义明确,在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辐射传输问题时,不仅能够保证在每一控制体内辐射能量守恒,还可以保证在每一个控制立体角内辐射能量守恒,因而使得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非结构化网格技术是处理复杂几何形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编写了求解辐射传输的非结构化有限体积法程序,将计算结果与其他文献的算例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模型和程序的正确性,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程序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求解辐射传输的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法程序集成到Fluent软件中,计算了飞机尾喷焰的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817.
在北航的水槽和风洞中进行了加装翼刀的75°后掠双立尾/三角翼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翼刀对立尾抖振的影响。采用了流动显示、立尾表面动态压力测量、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的实验来检验翼刀对立尾抖振减缓的效果。流动显示的实验结果表明三角翼前缘涡涡核从翼刀上方经过时,会提前破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前缘涡。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实验的结果表明,在28°到48°这段立尾抖振比较显著的迎角范围内,B1立尾位置的立尾抖振强度曲线比无翼刀的曲线数值上有明显的减小,抖振得到一定的改善。立尾表面动态压力的脉动强度也有明显的减小,频谱分析也能得到前缘涡提前破裂的结论,前缘涡的提前破裂起到了减缓立尾抖振作用。 相似文献
818.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19.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