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航空   1050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带输出轴的直升机进气道设计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主软件NAPA对典型带输出轴的直升机进气道进行了三维流场数值分析,通过修正进气道输出轴迎风侧的管道曲率半径、在背风侧增添优化的尾锥,改进设计了原型进气道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原型进气道由于输出轴堵塞了流道,使输出轴背风侧存在很大的分离,同时迎风侧存在转弯损失,导致出口面流场畸变严重.改型进气道减小了输出轴背风侧的分离和迎风侧的转弯损失,使其既保持了高总压恢复系数,且畸变指数最大降低了74%.   相似文献   
862.
火箭射流对RBCC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大  李博  黄国平 《推进技术》2010,31(2):153-160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在引射模态时存在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共同工作,为了分析引射模态时进气道的性能和流场特征,根据RBCC的特点,设计了一种RBCC用二元式进气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马赫数和掺混段反压下火箭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决定了火箭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当火箭发动机工作在过膨胀状态时,火箭射流的引射抽吸作用明显提高了推进系统的抗反压能力,但并不改善进气道的起动能力;当火箭发动机工作在欠膨胀状态时,火箭射流的压力扰动会使进气道扩压段产生结尾激波,进气道性能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863.
壁面温度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并对不同壁温下的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壁温下的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以及进气道不起动马赫教和再起动马赫数随壁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壁面冷却改善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的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壁面冷却能提高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有效改善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拓宽进气道的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864.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空天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为对抗美国的多项空天飞行器与高超声速技术研制计划,俄罗斯提出了“铁锤”高超声速无人运载飞行器项目,旨在利用成熟的航空与火箭技术,研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系统超轻型无人运载飞行器。重点介绍了“铁锤”项目第一阶段运载飞机及其动力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运载飞机原型机方案、总体布局,以及带隔道的进气道、冲压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解析,初步总结了该项目运载飞机技术的特点和气动特性,可为我国空天入轨飞行器及其动力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65.
梁德旺  张世英 《航空学报》1992,13(7):427-430
给出了脉动压力相关时最大瞬时畸变值的估算式;与实验值比较表明,考虑脉动压力相关可明显提高最大瞬时畸变值的估算精度。考虑脉动压力相关后,不同条件下参数(K_(max)-K_(ss))估算的平均误差可由19.96%降至11.84%;参数(K-K_(ss))和σ_K估算的平均误差也分别由28.16%和11.37%降至12.33%和5.43%。此外还讨论了脉动压力相关程度对最大瞬时畸变预估值的影响。当平均相关系数(?)≤0.1时,不同条件下估算值相对误差均小于3%,这时可不考虑脉动压力相关。  相似文献   
866.
S弯进气道旋流缩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310-312,337
本文提出的旋流缩涡法采用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缩涡器, 是一个金属薄片弯成的框架。这个缩涡器框架被安置在进气道喉道前, 通过4个薄片固定在模型上。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可缩小由S弯进气道进口分离所造成的单涡旋流作用范围, 并提高出口截面平均总压系数。   相似文献   
867.
一种直升机进气道电磁散射减缩方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与发动机舱融合设计的直升机进气道在垂直极化方式、水平极化方式下进行了电磁散射特性减缩方案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减缩方案与全金属模型RCS性能参数,研究了各种减缩方案的减缩效果,结果表明,该类进气道在采用电磁散射减缩方案时,RCS较全金属模型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采用在前唇口、上下唇口、前输出轴、动力舱粘贴吸波材料缩减方案的减缩效果是最佳的,可以获得8dB左右的RCS减缩效果。另外,垂直极化方式下采用减缩方案的减缩效果要比水平极化方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868.
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优化@施磊$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沈阳110015 @董金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1 Smart M K. Optimizaion of two-dimensional scramjet inlets, journal of aircraft. 1999. 2姜正行,等著.飞机内流空气动力学.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 3潘锦珊.气体动力学基础.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869.
弯曲后掠压缩拐角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有喜  张悦  谢旅荣  张兵  陈亮 《推进技术》2021,42(2):309-318
为研究内转式进气道前体压缩激波与机体边界层之间的弯曲后掠压缩拐角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现象,对矩形捕获型线、直母线圆锥基准流场生成的内转式进气道压缩型面进行简化,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简化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比了非耦合和耦合情况下弯曲后掠压缩拐角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结果表明:非耦合模型所形成的分离区呈弯刀形,分离区...  相似文献   
870.
攻角引起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起动/不起动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重要流动现象,其影响进气道的工作范围和再起动能力.首先对典型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攻角变化引起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流动稳定性的角度阐述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形成的原因,分析了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过程中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来流攻角的变化规律,最后对进气道的再起动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