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7篇 |
免费 | 316篇 |
国内免费 | 33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35篇 |
航天技术 | 552篇 |
综合类 | 216篇 |
航天 | 10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飞机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余雄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40(4)
通过对飞机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研究进展的分析,为飞机总体MDO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首先阐述飞机总体MDO与传统飞机总体参数优化的区别,然后介绍MDO领域中重要成果,包括代理模型技术、多学科敏度分析、MDO策略和MDO环境.着重分析飞机总体MDO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途径,包括飞机总体MDO流程、参数化飞机几何模型、分析模型的自动生成、耦合关系分析与表示、数据交换与数据管理和MDO环境的建立.指出面向一体化产品开发团队的MDO、基于不确定性的MDO和面向飞机族的MDO是飞机总体MDO研究的3个新的研究方向.飞机总体MDO使飞机总体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712.
为探讨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产生推力的机理和变化规律,通过在动态网格上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前后双扑翼在不同水平距离、相位角、扑动频率和来流攻角下推力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总结出推力随各参数变化的规律,为前后双扑翼微型飞行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13.
714.
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空间(Nearspace)通常是指20~lOOkm的高空,其下面的空域(20km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运行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km以上)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运行在近空间范围的飞行器。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近空间的战略价值直到最近才引起各国的重视。因此。近空间飞行器成为各国近期研究的热点。美国、俄罗斯、欧洲、韩国、英国、 相似文献
715.
针对高速机动飞行器的跟踪应用,对SJ(Singer Jerk)、CSJ(当前统计Jerk)、MCSJ(修正当前统计Jerk)和αJ等4种主要Jerk模型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它们的建模假设、设计参数以及实际应用时的限制因素。基于UKF(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分别在单台和2台雷达的测量条件下,在3种滤波参数集设置下,利用各模型对近空高速滑翔飞行器进行了跟踪仿真。飞行器真实飞行轨迹根据简化动力学方程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方法得到。仿真结果表明:4种模型都具有很好的初值鲁棒性;在目标弱机动段落,4种模型具有较好的参数鲁棒性;但在强机动段落,SJ、CSJ、MCSJ等3种模型的参数鲁棒性很差,滤波误差发生严重突跳,αJ模型的参数鲁棒性最好。针对高速机动飞行器的跟踪应用,αJ模型的综合性能最优,而MCSJ模型最差。 相似文献
716.
717.
718.
719.
720.
凹腔尺寸对迎风凹腔与逆向喷流组合热防护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TPS)的设计,对迎风凹腔与逆向喷流组合热防护系统展开研究.在数值方法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带组合热防护系统的鼻锥的流场结构以及壁面热流分布.验证了组合热防护系统的有效性.在逆向喷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了凹腔的尺寸变化对其防热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凹腔的直径越小,深度越深,气动加热值越低.自由来流与逆向喷流形成的回流区在减少鼻锥的气动加热上起到关键的作用.相对于凹腔深度的变化,鼻锥壁面的气动加热更敏感于凹腔直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