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272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Ti/Cu/Ni中间层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Si3N4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Cu/Ni中间层对Si3N4陶瓷进行二次PTLP连接,研究Ti箔厚度、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Ni连接强度和界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i箔厚度对连接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对反应层厚度的影响体现的;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改变二次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反应层厚度无明显影响,其对室温强度的影响是由于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变化所导致的;Si3N4/Ti/Cu/Ni二次PTLP连接界面微观结构为Si3N4/反应层/Cu-Ni固溶体层(少量的Cu-Ni-Ti)/Ni.  相似文献   
132.
以聚锆氧烷PNZ 为锆源、炔丙基酚醛PN 为碳源制备了一种ZrC 液相陶瓷前驱体PNZ-PN,该前
驱体经1 600℃热解能够转化为高度结晶的ZrC 陶瓷。通过FT-IR、DSC、TGA 对前驱体的固化过程及固化样
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XRD、元素分析和SEM 对热解产物的晶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 200℃以下,热解产物主要是ZrO2,1 400℃时开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出现结晶度较小的ZrC,经1 600℃
热解后可完全转化为ZrC;PN 的加入量会影响热解过程中陶瓷样品的ZrO2 晶相及1 600℃热解产物的碳含量,
通过调整PN 的加入量最终可得到自由碳含量1. 66%、近似纯相的ZrC 陶瓷;得到的陶瓷粒子Zr、C 元素分布
均匀、粒径主要分布为100 ~200 nm。  相似文献   
133.
催化重整条件下碳氢燃料热裂解与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氢燃料在再生冷却通道内的热裂解和催化重整反应过程,考虑燃料在超临界压力下的热物性,建立了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换热和反应模型,开展了流动换热、热裂解和催化重整反应的耦合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壁面和燃油温度、燃料转化率和换热恶化等现象。催化重整反应能显著提高燃料的吸热能力,降低出口温度,同时还能抑制热裂解反应的发生。增大流量会降低燃料在通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燃料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吸热量。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深入研究碳氢燃料在主动冷却通道中的传热特性,采用详细基元反应机理对微小通道内正庚烷热解反应耦合流动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燃料的热裂解反应和壁面传热特性可将通道分为三个换热区域。通过对不同的入口温度、运行压力、壁面温度和通道直径等典型工况进行模拟,探索了正庚烷的热裂解反应和流动换热过程耦合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通道整体的换热性能影响不大;保持其它参数不变,通道直径从2mm减小到0.5mm,其整体换热量降低约10%,单位面积的换热量提升约4倍。  相似文献   
135.
邻-邻位亚甲基桥是酚醛树脂主体结构单元之间的主要链接方式之一。采用Gaussian 09中的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邻-邻位亚甲基桥型模型化合物邻位双羟苯基甲烷(2BHM)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5种热解反应途径,对每种反应途径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并对过渡态进行了IRC验证。计算了各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最后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Path3为2BHM的最优热解路径,对应的产物为苯酚和邻甲酚,所有路径的终产物中均有苯酚,且CO_2要比CO更容易生成。热解实验结果显示热解产物中苯酚含量最高,而CO并未出现。这说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表明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机理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6.
在聚丙烯PP基体中加入少量环氧树脂EP、固化剂及反应增容剂PP-g-MAH,通过反应共混,制备了PP/EP合金。采用扭矩流变仪研究环氧树脂在PP熔体中的固化行为并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合金等温结晶形态,测量了合金的熔融指数和样品与水的动态接触角,最后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时间t=10-15min时环氧树脂发生凝胶化使相应扭矩值增大并开始交联,之后进入后期固化阶段;PP中加入环氧树脂后,环氧树脂的交联阻碍PP的结晶,并且材料的亲水性提高使前进角如和后退角阱降低;在合金中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熔体流动性下降;此外,环氧树脂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杨氏模量;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PP/EP/PP—g—MAH合金的拉伸强度缓慢上升并且其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也高于PP/EP合金。  相似文献   
137.
用谱方法对三维不可压槽道湍流反应流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得到了温度和质量分数耦合的瞬态数据库.结果显示温度与质量分数脉动在近壁区都有条带结构.推导了雷诺平均方法中湍流二阶矩反应模型中所求关联量的精确输运方程,发现耗散项是化学反应率系数-质量分数关联量封闭的关键,耗散项需要考虑化学反应影响.基于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对关联量模型方程中各项进行了先验研究,发现产生项和耗散项的贡献最大,扩散项和反应项的贡献较小,化学反应对各项大小和分布形状有明显影响.在算例中,直接模拟统计得到的化学反应率系数-质量分数关联和用代数二阶矩模型的模拟值很接近,说明ASOM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8.
考察了高锰钢在H2SO4、HCl、NaOH、NaCl和FeCl3等不同腐蚀介质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对各种腐蚀介质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腐蚀磨损过程伴随着气泡产生,高锰钢在磨损过程中发生了产生气体的反应,由于腐蚀介质自身的黏性以及反应膜的润滑作用,高锰钢在FeCl3中的摩擦系数最低.在FeCl3中,受Fe3 强氧化性的作用以及Cl-对反应膜的破坏,高锰钢的腐蚀磨损率最高;由于腐蚀介质相对较弱的氧化作用以及自身良好的润滑性,高锰钢在H2SO4和NaOH中的磨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9.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5 h合成的TiC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碳纤维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950℃下保温0.5~5 h合成的TiC涂层碳纤维其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40.
利用熔盐反应法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锆金属化的基础上,用TiCuZrNi非晶钎焊箔实现C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钎焊连接.研究发现Cf/SiC复合材料表面Zr金属化层主要的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i;钎料对Zr金属化层的润湿性良好,钎料中活性元素Ti向Cf/SiC复合材料一侧明显扩散并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钎料与Cf/SiC复合材料的良好键合,并且可以深入Cf/SiC复合材料孔隙形成"钉扎"效应;接头剪切强度达124 MPa,750℃热冲击5次后剪切强度达70 MPa;断裂部分发生在Cf/SiC复合材料与钎料界面处,部分位于Cf/SiC复合材料近缝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