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70篇
航天技术   119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91.
392.
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重气柱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方形激波管中对两种无膜重气柱界面(分别是SF6和氩气)在反射激波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界面采用射流技术形成,实验采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照射流场,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并用高速摄像机对流场进行拍摄,获得了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共同作用下,两种不同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气柱的Atwood数不同,界面演化速率不同,反射激波到达前后的界面形态不同。SF6气柱在入射激波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涡环结构,而氩气柱界面上由于产生的涡量较少,涡环结构并不明显。在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会出现明显的次级涡对,而且次级涡对的旋转方向与初始涡环结构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氩气柱而言,在反射激波作用下虽然也产生了与初始涡环方向相反的次级涡对,但次级涡对始终未充分发展。这是因为反射激波作用时氩气柱界面的Atwood数较小导致氩气柱界面上产生的反向涡量较少。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气体Atwood数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3.
基于隐失波全内反射的测速技术TIRV(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velocimetry)是微纳流动中测量壁面附近几百纳米范围内速度的有效方法。隐失波的光强分布I(z)随离开壁面的高度z指数衰减。若荧光粒子位于光强分布中,其亮度也将符合此指数关系,通过测量粒子亮度可确定粒子的垂向位置z,而确定隐失波的基准光强I0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基于粒子近壁Boltzmann浓度分布、粒子粒径不均匀性和隐失波光强公式,给出了粒子亮度概率密度分布的数值解。实验测量粒子统计亮度分布后,依据实验和理论分布相同原则可定量确定基准光强I0。采用100nm和250nm荧光粒子验证此方法并定量分析了粒径分散性对确定I0的影响。进一步采用100nm粒子进行近壁速度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4.
文摘为研究电磁波在吸波涂层中的干涉现象,选取了X型羰基铁粉吸收剂,采用同轴法测试了材料电磁参数,通过多次反射方法求解了X型吸波涂层在厚度为1/4波长时反射系数公式;另外,求解了不同厚度X-1型吸波涂层对频率为9.5 GHz平面电磁波反射系数公式,取公式前6项计算了反射系数Γa反射率Ra。结果表明,多次反射波之间产生了干涉行为,发生了干涉相消现象。Γa、Ra分别与传输线方法计算的Γ和R的值非常接近,表明Γa和Ra可以近似代表X-1型吸波涂层对9.5 GHz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和反射率。当X-1型吸波涂层厚度小于1.9 mm或在3.2~6.6 mm时,第二反射波对第一反射波起到干涉相长作用,降低吸波性能,表明优选的吸波涂层厚度应该介于1.9~3.2 mm。  相似文献   
395.
随着反射阵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了高精密运动执行器的反射阵天线能够实现波束扫描,成为了一种新型天线的研究热点.为了便于集成及可工程化,要求执行器具有较小的体积、低功耗、快速响应、可靠性高,以及简单可控等.研究的执行器主要由压电双晶片和高精度微型齿轮组成.通过对一组双晶片交替电压载荷,执行器可以实现往复旋转.研究过程中,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单元法优化了执行器的结构及几何参数.通过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实现执行器各组成部件的制备.双晶片由压电陶瓷和玻璃纤维材料制备而成.金属材料用于制备执行器的外壳和执行器中的微齿轮,并对制备的零部件进行装配,测试得出执行器的相关性能与设计结果对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96.
397.
针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流动中激波入射内凹壁面主导的复杂波系干扰问题,采用斜激波入射内凹半圆柱面的简化构型,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条件下,通过无粘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激波角βi=14°~29°的斜激波在内凹半圆柱面反射形成的三维流场。结果表明,流场对称面均会出现显著高于二维情况的逆压梯度。当βi≤25°时,从侧壁到对称面,斜激波经历了从马赫反射(MR)到规则反射(RR)的转变,形成了MR-RR型流场,转变点处产生的桥激波向对称面延伸,桥激波在对称面反射后产生的压力峰值高于二维斜激波反射;当βi≥25°时,斜激波在侧壁和对称面均发生马赫反射,形成了MR-MR型流场,两种马赫反射分界点处产生的桥激波向侧壁发展,侧壁气流在对称面相撞后产生的压力峰值高于正激波后的压力;当βi=25°时,流场存在MR-RR型和MR-MR型双解现象。通过降维分析理论,揭示了两类流场中转变点和分界点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桥激波的产生原因和初期演化特征。当βi≥18°时,无粘激波干扰所主导的侧壁气流加剧向对称面汇聚,并在对称面附近产生流向涡对。无粘分析获得的认识,有助于揭示内转式进气道中流动汇聚和流向涡对等现象的形成机...  相似文献   
398.
星载GNSS反射信号(GNSS-R)的土壤湿度反演易受陆地多变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对于星载GNSS-R土壤湿度反演中误差分析及反演模型外推性能分析较少。综合多种误差修正模型,包括GNSS卫星发射功率误差、植被和地表粗糙度对反射信号强度的衰减,通过修正提高陆地点反射率的准确性,建立了反射率-土壤湿度的CYGNSS/SMAP数据融合的反演半经验模型。实现了一年高精度外推反演,反演偏差为-0.003 7 cm3/cm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26 4 cm3/cm3,相关系数为0.963 6。提出了分季节的外推模型,提高了低含水量季节的外推精度。实验区域的经度为90°E~130°E,纬度为20°N~38°N,利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的CYGNSS/SMAP数据进行训练,外推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的土壤湿度。经误差模型修正反射率后,模型的反演偏差提升6.80%,均方根误差提升3.30%。针对实验区域内冬、春季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反演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同季节外推的分季节训练模型,相...  相似文献   
399.
电磁功能结构(EFS)因其结构复杂性与种类多样性,导致传统制造工艺难以完全满足未来电磁功能结构的制造需求。为此,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可适用于复杂镂空结构高精高效、低成本的先进数字化技术,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索。本文主要围绕3D打印电磁功能结构制造技术,开展了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以及新工艺等方面的系统性调研,总结了现有3D打印电磁功能结构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00.
人类航天活动日益频繁,空间目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识别未知空间目标的关键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通过辅助图形软件建模分割,获取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带法向量的面元坐标;基于卫星仿真工具包,得到了目标轨道及位置参数,并结合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各向异性Phong 模型和四元数姿态更新模型,完成了地基观测条件下4种形状空间目标的视星等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目标受空间位置、形状和姿态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光度曲线具有各自特点。球体由于形状完全中心对称,光度曲线主要受空间位置的影响;圆锥体、正方体、圆柱体光度曲线的波形受形状影响较大,曲线走向受位置影响较大,波动频率受姿态角速率影响较大。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可为后续空间目标位置、姿态和形状的反演提供先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