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289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41.
High-energy pulsed laser radiation may be the most feasible means to mitigate the threat of collision of a space station or other valuable space assets with orbital debris in the size range of 1–10 cm.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part of the debris material is ablated and provides an impulse to the debris particle. Proper direction of the impulse vector either deflects the object trajectory or forces the debris on a trajectory through the upper atmosphere, where it burns up. Most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ground-based laser systems but pays little attention to space-based laser systems.There are drawbacks of a ground-based laser system in cleaning space debris. Therefore the placement of a laser system in space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Under assumed conditions,the elimination process of space debris is analyzed.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laser repetition frequency,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laser and debris, and inclination of debris particles which may exercise influence to the elimination effects are discussed. A project of a space-based laser system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a computer study. The proposed laser system can eliminate debris of 1–10 cm and succeed in protecting a space station.  相似文献   
442.
《航空港》2014,(7)
<正>中国首艘全碳纤维游艇横空出世中国首艘全碳纤维游艇亮相本届上海游艇展。该游艇由上海联亚游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汕头扬帆海天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打造。这也是目前中国唯-的一艘全碳纤维游艇。低成本复合碳纤维制造技术是中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其在游艇上的充分应用,不只是打造现代绿色船艇,也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443.
实验研究了一台采用正弯静叶的低速压气机在不同轴向间隙下的时序效应,详细测量了二级静叶出口的横截面流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间隙的减小,时序效应未见明显变化,压气机扩压能力增强,输入扭矩随之增加,效率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存在最佳周向间隙,同时喘振裕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44.
贮箱内壁多余物的控制与清理一直是运载火箭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对贮箱内壁复杂结构多余物清理的难题进行梳理,结合多余物的种类、尺寸、吸附脱附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贮箱翻转台的新型超声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方案,从仿真分析的角度揭示其清理机理,并结合微激振器结构参数对清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最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45.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的机理研究是国际风工程和桥梁工程领域的著名难题。本文设计、制作了可方便调节拉索模型倾角和风向角的试验装置以及用于测压试验的带人工雨线的拉索模型,并在风洞中进行了细致的试验。试验得到了具有典型倾角的拉索在不同风向角下,拉索和水线模型上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系数,以及气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索风雨激振新的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节段三维拉索的风雨激振响应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46.
针对涡扇发动机整机试车中风扇1级转子叶片出现危险的高频振动应力问题,为了摸清风扇叶片振动特性,评估振动风险,在风扇部件性能试验中制定了风扇1级转子叶片的动应力测试方案,试验获取了不同可调进口导叶角度、不同压比和不同堵塞比状态下的叶片振动应力响应特征。测试结果表明:风扇叶片存在由可调进口导叶尾流激励激起的共振,振动应力随着导叶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逼喘过程中,随着压比增大,在偏离共同工作线后风扇1级转子叶片存在非整阶次激振因素引起的危险振动应力;随着转速升高,共振响应区域向喘振边界靠近,强度储备偏低。随着畸变指数的增加,该共振应力先增大而后再大幅降低。试验结果为分析整机试验中风扇强度储备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7.
终端区扇区划设是终端区空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终端区空域现有问题的重要手段。以终端区管制扇区运行效益综合评估为目标,从交通流量、航空器性能、运行安全、运行效率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状态分类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利用正态云模型构造综合评价模型;以上海终端区扇区划设方案为实例,所得评估结果为运行效益良好,验证了综合评估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48.
带均压槽的双面空气静压止推轴承设计不当易引发轴承自激振动.在对初始偏心轴承进行刚体-流场耦合瞬态求解后,分析了轴承系统振动时的轴位移和流场非定常压力脉动的频率及相位特征,研究了相位特征与非定常流场局部细节的关系,进而分析了轴承参数调整导致自激振动时的非定常压力脉动.结果表明,流场的非定常压力脉动频率与轴位移频率一致,而...  相似文献   
449.
建立了一种基于内嵌物理机理神经网络(PINN)的热传导方程的正问题及逆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利用自动微分技术将一维热传导方程嵌入到深度网络的损失函数中,通过以损失函数最小为目标来优化深度网络,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以及对方程中的未知导热系数进行辨识。随后,分析了基于PINN求解正问题的收敛精度以及参数辨识的鲁棒性,并得出以下结论:在给定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基于PINN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收敛误差在样本点数较少时主要由采样误差主导,而当样本点数较多时,收敛误差由优化误差主导;由于损失函数中包含了方程相关的正则化项,以及采用了自动微分技术,因此,基于PINN的参数辨识方法噪声标签数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50.
为开展气流激励下叶片振动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气动激振力预估方法,采用非线性谐波法对叶排进行三维非定常流动分析,获得叶片表面的脉动压力,编制流固转换程序,计算叶片所受的气动激振力.建立了叶片气动阻尼分析方法,基于能量法和弱耦合分析法,对叶片与流场进行流固弱耦合分析,将气动力对运动的叶片所做的气动负功等效为黏滞阻尼力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