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1074篇
航天技术   192篇
综合类   205篇
航天   279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TDRSS双差分数据测轨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2.
183.
基于考虑摄动影响的精确轨道动力学模型,对交会对接寻的段水平双脉冲交会轨道的精确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控制脉冲的俯仰角近似转化为控制时刻的轨道幅角,从而调整脉冲控制时刻以消除径向速度增量的方法,精确求解首末水平双脉冲的启控时刻;引入导引终点位置偏差的比例控制方法,精确求解水平双脉冲的精确控制量。仿真结果表明,2轮整体迭代可获得首末水平脉冲控制时刻和控制量的精确值,脉冲水平特性达到俯仰角小于1°,导引终点相对位置精度达到10m,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圆柱流动控制,分别设计了在圆柱前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吸气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吹气后驻点吸气、前后驻点吸气四种吸吹气方案。对Re=300的二维圆柱绕流无控工况、有控工况进行大涡模拟,通过对其气动力参数、表面压力分布及尾流场特性等分析比较,发现圆柱前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吸气后驻点吹气两种方案由于后驻点吹出气流起到阻隔尾流旋涡的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升力脉动。当Us-b/U=1时,升力脉动减小可达到92%以上。同时发现在圆柱前驻点吹气使圆柱前端趋于流线型,正压区压力显著减小,具有显著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85.
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应力应变表述函数 ,在弹塑性范围内 ,应用双剪应力强度理论 ,对结构试验中检测到的应变进行转换 ,以求得结构测点的检测应力 ,进而为结构强度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6.
基于有限体积法对三维定常N-S方程进行离散,采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数值研究了气膜孔几何形状对涡轮叶片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气膜孔附近的流场分布。所选孔形为圆柱孔和后倾扇形孔。结果表明后倾扇形孔减小射流动量比,减弱射流穿透主流的能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展向速度,可使射流冷气能够较好地贴附在壁面上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后倾扇形孔的涡轮叶栅沿叶高方向和流线方向体现出了比圆柱形冷却孔更好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87.
188.
双喷流对空空导弹直接力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阶WENO方法计算了空空导弹在6 km高度,马赫数Ma=2下双喷流工作的情况。针对有攻角的对侧双喷流和零攻角下成直角的双喷流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攻角造成了上下喷流的非对称,喷流在导弹迎风面的作用力小于其在背风面的作用力;在成直角的双喷流作用下,两喷流之间的干扰会增强喷流的作用,得到的单喷流等效放大因子增大很多。  相似文献   
189.
编写质量流量边界条件程序代码,通过求解N-S方程对平板微质量射流流动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代码的正确性。结合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制定数值模拟方案,对双S型进气道微质量射流流动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25组射流流动控制装置应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计算结果,从中找出控制装置参数变化对进气道总压恢复、出口(AIP)流场畸变的不同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给出射流控制最佳参数组合,为双S型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参数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0.
将预处理引入到ALE格式的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中,发展了一种能有效模拟含运动边界的三维非定常全速流场的数值方法.控制方程在非结构动态网格上用双时间步推进并用隐式、LU-SGS迭代求解;提出了一种特征变量的边界条件以适合预处理后的特征系统.几个典型算例的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将可压缩流方法的计算能力拓展到了低马赫数范围,有效地提高了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