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855篇
航天技术   150篇
综合类   155篇
航天   2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61.
一种双S形进气道流场特性及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首先利用高速风洞对一种与机身保形的双S进气道原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周向畸变指数较大.继而,在低速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一种基于涡流发生器的流场控制方案,并在高速风洞中开展了对该进气道高速风洞流场控制试验研究,分别获得了流量特性、速度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原型方案的高速风洞试验结果说明双S弯进气道第二S弯上壁面产生了气流分离,在横截面二次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该方案出口截面的上方存在一较大的低压区,当Ma0=0.8,α=0°,β=0°时匹配点处总压恢复系数σ为0.958,周向总压畸变指数Δσ0达到11.7%,超过了一般航空发动机的忍受范围.(2)与原型方案的风洞试验结果相比,涡流发生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双S弯进气道第二S弯上壁面的气流分离,大幅度降低了该进气道的流场畸变.设计状态下(Ma0=0.8,α=0°,β=0°)总压恢复系数σ为0.953,周向总压畸变指数Δσ0仅有2.3%,综合畸变指数W为4.1%,满足了发动机的使用条件.(3)研究范围内,较低的飞行马赫数使得流场控制方案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略有升高,但对周向畸变指数有着不利影响.此外,随着攻角从-4°增加到8°,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均逐渐降低.而当侧滑角从0°变化到6°时总压恢复系数几乎不变,但大侧滑角给周向畸变指数带来的不利影响较为显著.(4)在飞行马赫数Ma0=0.6~0.85,攻角α=-4°~8°,β=0°~6°的范围内,匹配点处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在0.936~0.961之间,周向畸变指数在1.4%~5.4%之间,综合畸变指数在3.8%~7.0%之间,表明采用流场控制后的进气道方案已达到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962.
为了兼顾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二级起控环境和运载能力,研究内外弹道联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推力的内弹道形式,Ⅰ级发动机采用“前高后低”双推力的内弹道形式在改善二级起控环境的同时减少运载能力的损失;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算法可以实现多过程约束多终端约束下的内外弹道联合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论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3.
在大功率微波照射下,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会立刻消失,该现象被称为极区中层加热现象.在大功率微波照射极区中层时,电子在微波电场加速下产生的定向运动速度与热运动速度可以比拟,极区中层的尘埃等离子体服从双麦克斯韦分布.基于双麦克斯韦分布下尘埃粒子充电理论给出极区中层尘埃粒子的电荷分布,比较了大功率微波对极区中层加热前和加热时,尘埃粒子电荷以及极区中层电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大功率微波装置加热极区中层会影响电子对尘埃粒子的充电进而导致电子浓度变化,这对解释极区中层加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4.
随着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故障系统的自主恢复能力即系统的可重构性受到高度关注,然而现有对于控制系统可重构性量化评价的方法主要针对线性系统,因此以具有强耦合、欠驱动、强非线性的四旋翼无人机(quadrotor UAV)为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滑模面鲁棒观测器与马氏距离结合的非线性系统可重构性量化评价方法。首先,在四旋翼无人机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对扰动和故障均不敏感的双滑模面鲁棒观测器,用于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准确估计;其次,在执行器饱和及系统状态误差指标双约束条件下,采用基于马氏距离的相似度法,对非线性系统可重构性进行量化评价;最后,通过四旋翼无人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真实反映不同故障程度下系统的可重构性量化水平,为非线性故障系统控制策略调整补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分析高校通过"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建设打造办学特色的模式与路径,探索了双三螺旋构成、协同模式及动力机理,设计基于航空特色六联驱动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以郑州航院物联网专业为例,对"航空+"六联驱动双三螺旋模型进行验证,构建郑州航院案例实践平台及课程共享资源库.通过实践分析,基于产学研内外驱动...  相似文献   
966.
红外成像系统具备优秀的夜间可视能力,并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识别伪装的能力,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见光成像系统易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无法在封闭空间或夜间等弱光条件下工作,而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仅与物体温度和物质特性有关,所以红外成像不需要考虑光照强度,可以在全天候时段工作。红外目标检测可以应用单波段和多波段的方式进行探测,单波段探测由于目标信息有限,往往目标会存在小、弱、暗等问题,导致检测能力不理想,而多波段检测通过利用不同波段信息的冗余性、互补性,大幅度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的概率,提高识别伪装的能力。但双波段目标检测中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对红外小目标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技术难点,按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描述。再对双波段目标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选取了常见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和原理分析,突出了双波段目标检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967.
陈鸿  金如山 《航空学报》1992,13(4):151-157
本文采用装有3只小流量双径向扰流器混合杯式喷雾装置的二元矩形试验燃烧室,在常压和进口空气不加温条件下作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双扰喷雾装置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正确设计的双扰喷雾装置相对于离心喷嘴将明显改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第一扰流器流量应小于第二扰流器流量;第二导流筒长度不应妨碍中心离心喷嘴油雾锥形成;相邻喷雾装置中气流旋向应相同。这对我国三大部件中短环形燃烧室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8.
双基地及其联网系统的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黎星  孙仲康 《航空学报》1993,14(9):542-545
讨论的双基地系统中,发射站只起照射目标的作用,而接收站测量距离和、方位角及俯仰角。分析了双基地系统的目标定位方法和定位误差。通过分析定位精度在受控区域内的分布,提示了双基地系统的定位性能。文中对组网双基地系统的定位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其中采用WLS(Weighted Least Square)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联网双基地系统的定位精度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969.
结合加速度计在重力场的试验,推导出正交双加速度计在离心机下的g<'2>观测方程,并用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正交双加速度计测试方法在离心机试验中能够消除转角误差;当系统矩阵存在小扰动时用总体最小二乘法可消除影响.从测试方法和辨识理论两方面提高了加速度计的标定精度,为高精度惯性仪表的测试提供了试验指导和...  相似文献   
970.
董璐  郭同庆 《飞机设计》2009,29(4):18-21
采用代数法与椭圆型方程优化相结合的结构生成方法为带操纵面F5机翼生成面对接块结构网格;弹性变形技术生成动态网格;有限体积法、双时间推进法求解非定常Euler方程.给出一种适于面对接块结构网格计算的守恒量插值方法.数值计算了F5机翼操纵面作简谐运动时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