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航空   1379篇
航天技术   161篇
综合类   231篇
航天   33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介绍了空客A319飞机蒙皮进出口活门的系统原理和工作逻辑,重点分析了蒙皮出口活门在驾驶舱指示琥珀色半开的原因以及将产生的后果,并对飞行机组遇到此类状况的操作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52.
953.
某型双舱驾驶飞机的飞参记录仪需记录每个驾驶杆/脚蹬的操纵力,需要在现有状态上进行升级,加装相应的力监测系统。由于该型机机体较小,座舱空间有限,给改装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本设计通过将力传感器元件高度集成于系统部件中,实现了所需的功能、性能,解决了安装空间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54.
955.
运载火箭注气式蓄压器存在主流垂直流动对联通孔内水平流动的影响,如果采用一维经典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联通孔流量系数会产生很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不同主管流速的条件下,对单个联通孔内的流体流动进行三维稳态数值仿真研究。研究表明,联通孔流动同时具有T型三通管流动和孔板流动的特点。受主流垂直流动的影响,联通孔内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和非线性特征,流速比小于-2.54或大于1.29时的流量系数相对变化超过15%。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考虑主管流速的联通孔流入和流出流量系数拟合式,以及流量系数相对变化量和流速比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56.
为研究人字形微沟槽对高亚声速压气机叶型损失的影响,以高负荷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在低雷诺数(Re)条件下对具有不同几何参数的微沟槽方案进行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人字形微沟槽可以在一定范围的低雷诺数下有效降低叶片的叶型损失,提高叶片的扩压能力。人字形微沟槽深度和间距对叶型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Re≥2.5×105时,特定几何的微沟槽方案在增加气流折转角的同时可使叶型损失最大降低8.73%。变进气角特性表明在不大于设计进气角工况下微沟槽具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叶型损失的效果。人字形微沟槽降低叶型损失的机理在于其使得叶片近壁面湍流掺混程度增加,有效延缓了吸力面边界层的层流分离。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分析水平导航控制原理及导航点的切换逻辑,设计水平导航控制律,并进行六自由度非线性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对常见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总结齿轮传动受力关键是轴向力。通过对两级展开式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典型实例轴向力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间轴两齿轮旋向一般应相同,以便其轴向力彼此抵消一部分。这将减轻轴承、轴、箱体的轴向载荷,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将为同类齿轮的设计、安装提供参考;甚至可推广到含蜗杆-斜齿圆柱齿轮的多级传动。即使主动轮旋向或转向改变,此结论仍成立,但也有特例,如:中间轴含直齿锥齿轮或为主动轴。  相似文献   
959.
针对某型飞机告警系统的"无泵压"故障信息,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多次定性模拟试验,总结了一套机上试验方案,可以准确地对故障原因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60.
介绍了曲锥前体/内转进气道一体化的设计方法,针对进气道侧壁外扩角这一设计因素,设计了具有不同捕获形状的两套一体化构型,并完成了两套模型在马赫数Ma=6.0、0°迎角状态下的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一体化设计方法,曲锥前缘产生的初始入射激波在设计状态下能够完全封闭进气道唇罩,进而起到抑制唇罩溢流和提高一体化构型流量捕获能力的效果。在设计条件下,进气道侧壁外扩角的增加有助于减少侧壁产生的溢流,从而提高一体化构型的流量捕获能力。同时,外扩角的增大将导致下游反压前传速度加快,从而恶化进气道的内部流场并降低一体化构型的反压特性。因此,设计此类一体化构型时,需要考虑外扩角对捕获流量和进气道出口性能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的进气道侧壁外扩角度以达到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