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913篇
航天技术   97篇
综合类   154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施加非定常气流脉动激励将大幅度减少叶栅分离损失。而激励的效果与本身的气流脉动脉动频率以及强度等因素有关。为了考察非定常气流脉动激励对叶栅气流分离的作用,以及激励作用效果最佳时激励脉动频率与叶栅分离旋涡脱落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叶栅分离旋涡脱落频率的测量。实验在环形叶栅实验台上进行,利用IFA300热线风速仪等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环形扩压叶栅后流动脉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迎角以及不同测量位置处(叶中和端壁压),所测环形扩压叶栅后的流动分离均存在某一特征频率。此外对导流叶栅后和环形扩压叶栅后的流动情况的对比说明了在叶轮机械非定常流中流动分离频率的锁定(lock on)现象^[1]。  相似文献   
152.
一种测压试验数据与部件测力试验数据的协调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试验的风洞不同,试验模型不同,测压试验数据积分带来的误差等原因,导致了测压试验数据积分结果与部件测力试验结果不一致,这样的两套数据难以用于型号设计。为此,笔者采用了一种以部件测力试验为基础,将测压试验数据积分结果及其分布协调处理到与部件测力试验结果一致的方法,并用于型号的设计研制中。  相似文献   
153.
给出了对流冷却缝槽的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及符合实验结果的经验关系式。分析了对流缝槽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压力损失情况。对流气膜冷却是一种比传统的气膜冷却先进的室壁冷却技术,它在气膜前扩充和强化了冷却流的对流冷却作用。用于高温升燃烧室的冷却中,可解决燃烧室空气流量分析的尖锐矛盾,又便于实现双层浮动室壁结构设计,以减小和释放室壁的热应力,增长燃烧室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4.
王学锋 《成飞情报》1996,(4):18-18,12
本文对引进设备2500/2600地面通讯台如何从电路设计入手,降低系统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作以理论上报导。  相似文献   
155.
在低速风洞中用2组后掠角分别为70°和65°的三角翼模型进行过失速非定常运动,测量风洞洞壁上非定常壁压。研究风洞非定常壁压的延迟与频率特性。讨论了模型尺寸、缩减频率、前缘后掠角等对风洞非定常壁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测量脉动压力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有限元应力分析求得灵敏度高,线性又好的双岛硅膜片结构;采用双面对准光刻工艺,各向异性腐蚀微机械加工制硅膜片等新技术。最后给出了脉动压力传感器的动、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7.
榫头/榫槽接触问题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卫东  高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2,7(2):117-120,192
本文用增量理论建立了二维弹性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方程,讨论了求解接触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文中分别对盘/片组件的燕尾型与枞树型榫头与榫槽的接触应力作了数值分析。与有限元及光弹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边界元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8.
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叶片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局部吸气方式、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和中间吸气方式均能够有效吸除叶栅流道内低能流体,增加叶栅的气动负荷,从而提高叶栅的气动性能;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要优于吸力面中间吸气;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主要在靠近叶展中部区域,而对角区核心区和端部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9.
组合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在端壁和吸力面同时进行附面层吸除对某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在叶片表面及端壁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测量.基于实验的抽吸槽布置方式:端壁吸气主要影响区域是吸力面角区;吸力面抽吸可以减小角区范围,延迟叶片吸力面附面层转捩,改善中径处流场;组合抽吸则优化了叶栅整体流场,使流动更加均一高效,由于削弱了端壁和吸力面附面层间的相互作用,组合抽吸在大吸气量下优于前两种吸气方式.   相似文献   
160.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滚转相位处分别出现极限环摇滚运动;正负滚转相位过渡是模型运动惯性与气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