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1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航空   2953篇
航天技术   151篇
综合类   294篇
航天   131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91.
测量脉动压力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有限元应力分析求得灵敏度高,线性又好的双岛硅膜片结构;采用双面对准光刻工艺,各向异性腐蚀微机械加工制硅膜片等新技术。最后给出了脉动压力传感器的动、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92.
本文介绍了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四十年来飞机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以事实说明制造技术推动产品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飞机制造技术的任务和前景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3.
494.
495.
本文针对目前航空工业企业在工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目的是使企业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并推动航空工业实现工艺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96.
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叶片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局部吸气方式、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和中间吸气方式均能够有效吸除叶栅流道内低能流体,增加叶栅的气动负荷,从而提高叶栅的气动性能;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要优于吸力面中间吸气;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主要在靠近叶展中部区域,而对角区核心区和端部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7.
阐述了液相法中制备超薄功能膜的新方法——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uccessive Ionic Layer Adsorption and Reaction,SILAR)。探究了它的薄膜生长机理、工艺参数影响以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8.
组合抽吸对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在端壁和吸力面同时进行附面层吸除对某大转角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在叶片表面及端壁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测量.基于实验的抽吸槽布置方式:端壁吸气主要影响区域是吸力面角区;吸力面抽吸可以减小角区范围,延迟叶片吸力面附面层转捩,改善中径处流场;组合抽吸则优化了叶栅整体流场,使流动更加均一高效,由于削弱了端壁和吸力面附面层间的相互作用,组合抽吸在大吸气量下优于前两种吸气方式.   相似文献   
499.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滚转相位处分别出现极限环摇滚运动;正负滚转相位过渡是模型运动惯性与气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0.
介绍了钛合金热成形和超塑成形用金属平台的材料选型和制备工艺研究情况,研究认为,选择高温合金替代目前国外采用的耐热钢材料优势非常明显;钢铁研究总院自主开发的热成形金属平台制备工艺比国外相关技术更加先进,制备的K403高温合金热成形平台服役表现良好,具备了生产钦合金热成形和超塑成形金属平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