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285篇
航空   2494篇
航天技术   508篇
综合类   469篇
航天   7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航空发动机的喘振是比较普遍又十分严重的问题。现代的航空发动机大多配备了防喘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即将产生喘振时,改变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从而防止喘振的产生。通过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其参数计算判断出发动机所处的状态。当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的压力传感器测到的脉动压力与稳态压力的比值超过一定数值时,表明发动机即将产生喘振,此时系统将给飞行员报警,同时由机载计算机控制产生一系列动作来防止喘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诺数增加,流量系数先增加,之后基本不变;通道总出流比较大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各工况下总压系数沿流向依次经历迅速减小、基本不变、继续减小的过程;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6×104~9×104时最小;出流比增大,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3.
94.
本论文提供了一个矩形波受到脉冲干扰影响时.进行实时、精确、鲁棒估计的一种频谱方法。这个适合于来自典型谐振传感器(频率2kHz~22kHz)信号的方法.已通过使用一个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和一个16比特模拟一数字转换器(ADC)来实现并投入测试。我们已观察到:在分辨率(10^-6)和测量时间(10ms)接近传统高价实验设备的分辨率和测量时间的同时,在相同的经历时间,对闪烁脉冲干扰的响应,比传统方法有更大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95.
为了在直升机燃油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准确地模拟油面角,本文介绍了试验台转角与油面角的关系,并给出了转换结果,同时,提出了一种用油箱内增压来模拟过载的设想,使在模拟试验时,油泵供油更趋真实,通过简化计算,给出了确定气压力的方法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6.
翼面动态压力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7.
光纤陀螺     
本文阐述了光纤陀螺(FOG)技术的发展概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FOG的主要误差源及改善性能的途径,最后通过介绍国外某些具体的FOG产品实例来说明当前的FOG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压力分裂形式的简化N-S方程出发,用Rubin格式对超声速粘性流动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超声速绕凹角附着流及带有小分离气泡流动的结果,与其它数值方法所得结果相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一种新式的涡轮叶片温度分布测量技术原理、温度与叶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外置部件的作用及温度测量部件的使用和冷却等。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这项温度分布测量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推广及其所测数据在技术分析与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