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航空   521篇
航天技术   136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2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许闯  吴宝林 《航空学报》2023,(10):226-243
研究有向通信拓扑结构下存在输入饱和时多航天器分布式固定时间输出反馈姿态协同控制问题。首先,针对只有部分航天器可以获得主航天器姿态和角速度状态信息问题,设计了一个固定时间主航天器状态观测器来观测主航天器状态信息。针对航天器无法测量自身角速度的情况,设计了一个固定时间航天器角速度观测器,实现了在固定时间内观测出航天器角速度信息。然后,基于固定时间主航天器状态观测器和固定时间航天器角速度观测器,设计一个固定时间输出反馈姿态追踪控制器,并证明了系统固定时间稳定性。此外,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2.
针对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下的协同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协同制导方法(PTCGL),以保证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分组收敛。首先,建立三维飞行器协同制导模型和拓扑切换下的分组协同架构:组间利用小组领队飞行器之间的协作实现分组配合,组内则通过有向通信实现组协同。随后,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切换的情况下,结合牵制控制和预定时间理论,基于M矩阵假设的牵制分组误差和预定时间尺度函数提出拓扑切换三维预定时间协同制导律。进一步,考虑拓扑切换驻留时间,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在通信拓扑切换的情况下,该制导律可实现预定时间收敛。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协同制导方法可实现在拓扑切换下的预定时间收敛、保证分组协同打击。  相似文献   
923.
针对直升机前飞时旋翼在变来流下出现动态失速的问题,发展了基于协同射流的翼型动态失速控制方法。选取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转捩SST湍流模型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开展不同参数下协同射流控制翼型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射流能够有效抑制变来流条件下的翼型动态失速。在变来流下,射流流道对翼型原始气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功率系数的增长速度快于射流动量系数的增加,协同射流存在具有较好控制效果的最佳工作区间。协同射流通过与主流掺混来加速涡系演化,以抑制动态失速,通过增强弦向气流的动能以克服逆压梯度,从而抑制流动分离和促进流动再附着。在马赫数0.283、减缩频率0.151、前进比0.25的条件下,协同射流使翼型升力提高、阻力下降、负俯仰力矩峰降低、流动再附着提前,翼型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24.
针对多无人机协同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通信时滞问题,提出基于记忆-融合的多无人机分散式协同导航算法。在无人机惯性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紧组合导航框架基础上,建立含时滞影响的系统状态向量,并对系统状态误差及其方差进行推导,进一步构建关于各无人机状态的最优估计模型,并基于状态误差方差最小准则对状态进行最优估计。建立了基于机间相对测量的多无人机分散式协同导航算法,提出了基于记忆融合模式的时滞处理方法。在GNSS可获取及拒止环境下进行多无人机协同导航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记忆-融合的分散式协同导航算法能有效补偿通信时滞造成的精度损失,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25.
一种超视距组网无人机载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捷  杨晨  刘学 《遥测遥控》2022,43(5):1-10
针对超视距集群作业需求,提出将Ka频段高通量卫星技术与TD-LTE协议区域组网技术相结合,构建一种“1+N”架构的无人机载测控通信系统。通过方案介绍,阐述了卫星、组网、载荷等模块的设计思路、方案选型及实物设计结果,明确核心单元特点。详细论述了异构网络通信、平滑低延时传输、信源加密等关键技术,并完成链路余量计算、带宽时延测试及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任意终端间双向通信稳定可靠,方案设计合理可行。相比于卫星、组网单模通信方式,系统在长航距集群测控、任务协同、临场机动及应用资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后续构建空天一体化多平台支撑通信系统,提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