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9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56篇 |
航天技术 | 242篇 |
综合类 | 178篇 |
航天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气体分配方式对民机多隔仓燃油箱惰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设燃油箱整体和各隔仓无质量堆积的前提下,建立了一种可根据压力差自动确定流动方向和流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迭代法计算的步骤,然后采用微元法获得了惰化过程中各隔仓体积氧浓度随换气次数的关系.以波音747中央翼油箱为对象,与国外文献中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国产某型客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给出了4种不同的富氮气体进气孔设置及2种气体分配方式,比较了它们对惰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将富氮气体按体积平均方式通入所有的隔仓具有最好的惰化效果,而将进气孔口设置在外侧隔仓并单独进气的惰化效果最差,而且在中部对称位置的隔仓上设置进气孔优于非对称位置设置进气孔. 相似文献
932.
针对集群无人机完成高精度协同编队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跟随的改进领航-跟随无人机协同编队方法。首先,在传统A*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障碍威胁系数改进A*算法,为领航无人机规划从起点到目标的全局安全路径;其次,采用Hermite多项式在离散化后对领航无人机的全局安全路径进行参数化表示。当遇到新的障碍信息时,利用改进A*算法重新规划路径;随后,领航无人机将跟随无人机的空间编队信息与编队路径参数信息在集群中完成同步;最后,基于一致性原理设计了编队队形协同控制器,并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设计了动态避障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领航-跟随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降低编队误差,提高了复杂曲线路径下无人机的编队精度与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3.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4.
935.
采用泰勒(Taylor)公式将原数学规划问题中的目标函数归并成对数形式下的二次函数,并采用丢芬(Duffin)公式将原数学规划问题中的约束函数归并成单项式,再取对数,使其转化成线性函数,形成二次规划问题.然后用广义乘子法来求解二次规划问题.最后用一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36.
对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振动适航符合性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实现风扇叶片型线的设计,通过各截面型线质心实现风扇叶片积叠成型;建立榫头的草图,拉伸生成风扇叶片的圆弧榫;考虑强度、振动特性,实现伸根段的设计。从振动适航条款CCAR 33.83的要求出发,给出了风扇叶片振动符合性的验证方法,基于建立的风扇叶片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包线环境下,该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水平满足振动的适航条款要求,为风扇叶片的振动符合性设计与验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7.
不连续散粒体的离散单元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球体元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单元接触模型。该模型把两个球体空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四个弹簧阻尼器和三个滑动摩擦器。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理论,合理地确定了各接触参数。文中详细讨论了接触球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和球体间产生接触的判断及检索方法,给出了球体元三维离散单元法的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利用该程序对球体自重下落和颗粒阻尼减振器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8.
939.
在飞行器概念-初步设计阶段,建立基于CFD的气动优化链对于提高优化计算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使用德国宇航院开发的CPACS数据格式给出飞行器平面形状,结合NURBS翼型参数化方法对飞行器几何外形进行参数化;自动生成计算网格并求解Euler方程数值模拟流场以评估参数化气动外形的气动特性,进而构建响应面模型;使用SQP梯度算法搜索响应面模型以获取满足约束的最优解。以Onera M6机翼为例,对该优化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基于CFD的气动优化链能够成功地进行气动外形优化。 相似文献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