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42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包括环形谐振子和半球谐振子的动力学理论、控制理论和信号处理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建立了包括谐振子振动频率和进动特性、激励系统稳定性、信号处理等在内的半球谐振陀螺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期为今后的具体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2.
曹健  李尚义  赵克定 《宇航学报》2003,24(4):374-377,403
介绍了一种仿真转台用新型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液压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拉各瑞(Lugre)摩擦力模型,给出了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及在系统中的补偿措施,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本新型连续回转马达的摩擦力矩模型,并通过实验对马达的低速及阶跃响应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采用摩擦力补偿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低速爬行及极限环震荡现象,且使马达的性能完全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3.
改进了扭转耦合型超声马达的结构、超声换能器的粘接工艺以及超声驱动电路并进行了实验数据的分析。所设计的扭转耦合型超声马达的主要参数为:在输入电压为50V,频率为32.83kHz时、无载转速为160r/min,在1.5N.cm负载转矩下,转速为90r/min,此时马达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分别为1.2W和0.14W。  相似文献   
154.
周小刚  汪立新  方针  雷霆  林珂 《宇航学报》2011,32(3):549-553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平台调平时容易受到各种随机干扰的影响以及为了提高调平的抗干扰能力,基于动态规划方法设计了平台调平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算法,使平台调平系统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针对实现中存在的计算量过大问题,采用变量替换法将平台调平系统状态方程转换为完全信息情形,减小了计算量,简化了设计。为了提高调平精度,通过在平台调平控制信号中增加加速度计零位偏置修正量的方式提高了调平精度。初步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5.
权申明  王松艳  晁涛  杨明 《宇航学报》2020,41(6):820-828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阶段可能存在减速板故障而无法精确控制速度大小,导致无法稳定到达着陆窗口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减速板故障下的在线RLV末端区域能量管理算法。首先给出减速板卡死故障下的飞行器运动模型,并分析其对飞行器运动产生的影响。然后,在能量走廊内设计纵向标称轨迹,结合飞行能力,设计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器跟踪地面侧向几何轨迹。最后,分析动压剖面与飞行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减速板卡死故障下的在线修正动压剖面算法,将传统的动压剖面四参数求解简化为单参数更新问题,避免动压剖面的迭代,简化计算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在减速板故障且存在气动不确定性时,能够顺利到达自主着陆窗口,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6.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采用空气预冷涡轮火箭发动机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在吸气爬升段受多约束条件限制、动力与质量特性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压高度剖面的轨迹设计方法。通过推导基于高度的质点运动学方程,得到轨迹参数解算流程,并结合动压、迎角与法向过载的约束边界以及任务窗口确定动压高度剖面形状,从而得到满足要求的吸气段标称轨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标称轨迹高度跟踪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标称轨迹在吸气段多种不确定性偏差的影响下满足多约束要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7.
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仿真试验,研究动压马达转子体锥配连接结构3个因素(锥配斜度系数、锥配过盈量、薄壁厚度)对2个指标(球碗变形、锥配效果)的影响大小.通过因素影响力分析及响应面分析,得到各因素指标之间关系,并据此给出较优的转子体结构参数:薄壁厚度1.2mm、锥配斜度系数250、锥配过盈量3.9μm,对应球碗变形量0.122...  相似文献   
158.
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基于哥氏效应的固体波动陀螺,具有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优势。频差直接影响着陀螺仪表的测量精度。针对存在主轴失准角的情况,文章建立了包含主轴失准角在内的完整电刚度补偿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不同失准角度下谐振子电刚度补偿方案以及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多电极组合补偿的方法能够实现主轴失准条件下的残余频差的完全抑制,为谐振子频差的电刚度补偿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9.
针对高速高压高温/低温工况下动压密封变形问题,以动压密封的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动环的支撑和约束,建立热固耦合分析模型,研究热载荷、力载荷和约束对动环端面微变形的影响,并提出动环端面微变形改善方法。结果表明:多载荷共同作用时,温差对动环端面微变形影响最大,其次是转速和压力;在2种情况下,动环端面微变形受温度值的影响很小,主要与温差有关;相比低温,动环端面微变形更易受高温的影响,单位温差的变形变化量为3~4倍;动环形心距旋转中心越远,动环端面微变形受转速影响越大,且呈抛物线关系;动环端面微变形与压差呈线性关系。对高速高压宽温域的动压密封,控制动环端面微变形,首先,应降低动环的温差;其次,若转速够高,应适当增加动环厚度,通过扩大形心变化区域能增加86%的动环端面微变形范围,若转速不够高,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约束动环内表面以控制动环翻转,最大能降低65.2%的动环端面微变形;最后,合理设计的轴向压紧力能进一步确保动环端面微变形维持在极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0.
半球谐振陀螺是卫星捷联惯性参考单元的核心部件,在空间应用领域会受 到空间辐射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半球谐振陀螺敏感单元的总剂量效应模拟试验的研究, 在电离总剂量60Co 源γ 射线辐照试验前、中、后, 分析陀螺敏感单元的性能参数变化。 通过总剂量1000krad(Si)的摸底试验,陀螺敏感单元的电性能参数稳定,证实陀螺敏感单 元和缓冲电路板在该辐射剂量下性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