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737篇
航天技术   680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7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何英 《中国航天》1993,(6):25-26
尽管目前预算十分紧张,美国航宇局(NASA)仍准备进行一项新的冥王星探测计划。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航天器尚未光顾的行星。 此计划的预算为十几亿美元,为此NASA将向美国会提出新的1996年预算。研制两个相同的冥王星探测器费用约为3.7亿美元,两枚运载器为8亿美元,运行费约1.5亿美元。探测器将用大力神4/半人马座火箭发射,并采用固体燃料反冲式发动机(Star 48B 和 Star 2);或者利用俄罗斯质子号加DIE上面级,或用质子号/半人马座发射以减少  相似文献   
12.
13.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5):12-15
北约导弹防御系统5月初招标北约将在5月初发布用于保护北约武装部队的导弹防御系统最终招标书,该导弹防御系统是由北约各成员国现有的反导弹系统综合而成。招标书是北约国家经过多年研究的结果,并在2005年11月进行了市场调研,计划在9月中、下旬确定竞标获胜者,签订为期3~4年、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际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会忠 《中国航天》1996,(2):38-39
美国空军实施激光反导计划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实施一项耗资60亿美元的激光反导弹计划,以建立一支至少由7架激光器载机组成的机队。每架飞机将携带足够的激光燃料,可在着陆补加燃料之前,以3~5秒的时间间隔攻击40枚敌方导弹。这种数兆瓦级的激光器通过一台直径2米...  相似文献   
16.
低空高速飞行和隐身性能的不断发展,使得将来的战斗机能在100米以下的高度超音速飞行,具有全天候全天时攻击能力,并且可在严重的电子干扰环境中进行作战。防区外发射武器是未来导弹武器的发展趋势,而且下个世纪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也将是多种多样的,如被动雷达寻的、主动雷达寻的、干扰源寻的、被动红外、红外成像、激光雷达、惯性制导、声学、地形跟踪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武器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Robe.  JL 《空载雷达》1996,(4):17-26
F-15E是麦道公司比较成功的F-15系列战斗机的最新改型机,这种双重任务战斗机既具有极好的空-空能力,又具有夜间纵深封锁空-地能力。本文阐述了F-15E飞行试验计划迄今为止部的结果以工飞计划思路,包括用户和合同商的作用及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PDCA的过程方法在新版ISO9001:2000现场审核中的应用,用此方法可以更好的增加审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美空军和战略防御计划(SDI)局,利用发现号航天飞机的“任务39”飞行进行首次载人星球大战计划(SDI)的实验。该实验是收集洲际间弹道导弹(TCBM)探测用敏感器所需的数据。航天飞机进行军事空间实验任务这还是第一次。过去航天飞机的军事飞行,主要是发射大型军事卫星。原计划3月g日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现因控制用的舱门龟裂而延期。“任务39”飞行的目的有:研究红外线和紫外线敏感器能否检测出放至外层空间的气体;在识别核弹头、火箭排气和伪装物方面,确定采用多长波长的敏感器为最佳敏感器;用同样的敏感器收集观测地球上层大气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环地轨道,揭开人类进入茫茫太空探其奥秘的帷幕以来,开发空间,向空间发射用途不同的各种卫星与航天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高技术水平的尺度。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SDI)以后,空间正演变成为苏美争霸世界的“第四战场”。他们认为,谁能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