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36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242-242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  相似文献   
54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2):138-138
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8次飞行。本次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自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543.
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2颗卫星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卫星的第12、第13颗,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544.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545.
曹冲 《航天》2009,(6):14-19
今年4月15日零点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前后我国将再发射12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201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自主研制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有专家评论说,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不管军用还是民用,不管发展国家的经济还是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汶川地震救援对卫星导航定位及应急通信的需求,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功能及导航卫星特点,总结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7.
MGEX北斗差分码偏差两种精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差分码偏差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在高精度定位和电离层建模中需精确处理的系统误差之一.利用MGEX发布的2017年全年和2018年6月的BDS卫星的差分码偏差数据,比较分析了DLR和CAS分别解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的日解值、月平均值和稳定性的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DLR与CAS估算的BDS卫星差分码偏差值差异不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7年CAS估算的BDS卫星C2I-C6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略优于DLR,C2I-C7I差分码偏差稳定性与DLR相当,且均具有较高稳定性;2018年6月DLR C2I-C6I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CAS;C2I-C7I差分码偏差的稳定性明显优于C2I-C6I差分码偏差,卫星差分码偏差月平均值稳定性优于日解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8.
由于GNSS系统的脆弱性,Loran-C/BPL系统作为GNSS系统的备份研究,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传播时延一直是制约长波系统实现高精度授时的瓶颈。本文从测量角度出发分析路径时延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着重利用实际测量数据分析路径时延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号传播路径相似、且传播路径上天气变化相似的条件下相距100km内的用户其接收信号的传播时延时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这为长波差分授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9.
以北斗三频数据为基础,给出了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的数学模型并系统分析了组合后的波长、电离层误差以及观测噪声误差;在保持整周模糊度整数特性的前提下,以整数线性变换法为基础,通过Matlab编程实现组合系数的优化选取。通过将不同组合系数应用于伪距相位法三频数据周跳探测中,发现组合系数之和不为0的组合周跳探测值均在0.5周以上,且组合系数之和越大,波动越大;通过将不同组合系数应用于无几何CIR法三频数据模糊度解算中,发现系数之和不为0,但波长较长的组合求得的模糊度残差值大致在0.6周,通过合适的模糊度搜索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的模糊度固定解,在短基线模糊度解算中可以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55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UserRangeError,URE)定义,参考GPS标准定位服务性能规范中URE的计算方法,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多星混合星座类型,在考虑仰角限制情况下,详细推导了适用于BDS的瞬时URE和均方根URE计算公式。利用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计算的卫星轨道误差和卫星钟钟差,带入所推导的公式,对BDSURE进行分析评估;并使用GNSS接收机原始观测量和伪距观测方程计算BDSURE,最后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BDSURE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95%置信度情况下均小于2.5m,满足北斗公开服务性能规范中对空间信号URE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