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36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太阳辐射压摄动是导航卫星受到的最大非保守力,是精密定轨的主要误差源,目前一般使用扩展经验光压模型(ECOM)等经验模型应用于卫星的精密定轨,分析型光压模型物理背景清晰,更加适合在轨初期的精密定轨。文章分析了分析型光压模型在我国北斗高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选取了约1个月的北斗地球静止轨道-6(GEO-6)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5(IGSO-5)卫星数据进行分析,其太阳辐射压摄动加速度在轨道的径向(R)、横向(T)和法向(N)3个方向分别约为10-7、10-7和10-8 m/s2量级,将分析型光压模型和精密定轨输出的太阳辐射压加速度进行比较,GEO-6卫星径向和横向的差异在10-8 m/s2量级,法向方向在10-9 m/s2量级,相对误差在10%左右,对IGSO-5卫星,差异要小1/2左右,约为5%。以多模GNSS系统试验网络(MGEX)的轨道作为参考,直接使用分析型光压模型,GEO-6位置误差约为2.5 m, IGSO...  相似文献   
12.
时间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授时战的提出,使国家更加重视授时服务体系的完备性以及灵活性。为顺应授时战要求,从我国整体授时体系出发,简单介绍授时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多方面对比各类授时系统;主要分析了我国陆基无线电授时系统的发播程序以及信号格式等,对BPM短波呼号以及时码结构进行补充与修正,并讲解对陆基无线电授时信号的解算过程,利用实际试验验证解算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我国目前授时体系的现状以及授时战的要求,给出应对授时战的技术路线,对未来我国授时体系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当前以卫星为核心的天基PNT应用广泛,但在卫星拒止环境下面临严峻挑战。通过总结天基PNT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分析天基PNT的脆弱性与依赖风险,明确了对不依赖卫星的PNT体系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不依赖卫星的PNT体系概念与特征,即以“惯导+时钟”为核心增强基础PNT能力,利用外源传感器多源融合提高精度保持能力,在卫星拒止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可承载的高性能PNT服务。基于现有技术基础重点发展微小型、高精度、低成本惯导技术,微时钟技术以及智能融合技术是有效途径,能够实现不依赖卫星的PNT覆盖性、精确性与可承载性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智能铁路装备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物联系统,具有大量复杂的数据交互共享的需求与场景,装备及其产生的数据信令在系统中的数字身份标识是其重要安全基础。应用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技术,结合北斗时空信息,设计了铁路装备身份标识(railway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 RDID)可信数字身份服务,包括服务架构、生成流程、流转流程和验证流程,并进行了应用模型实现与效能分析。服务可以有效提升装备及其产生的数据信令的规范安全性,保证标识身份全局唯一,可追溯认证,从而提高智能装备系统通信过程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导航卫星在轨管理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数量多,连续、稳定运行要求高的特点,卫星系统建设了导航卫星在轨管理与服务系统,旨在加强在轨数据管理与分析,提升卫星系统服务能力,开展了故障诊断、故障及对策验证、健康评估与维护几方面工作,丰富了在轨卫星监测手段,加强了卫星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协调.该系统目前已应用实践,有效提升了卫星系统对用户的技...  相似文献   
16.
《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6(2):I0002-I0002
本刊于2014年创刊,是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和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本刊宗旨:关注前沿、强化融合、追求卓越、服务军民。刊物下设导航与控制、定位与授时、仪表与部件、仿真与测试四个专栏,基本涵盖了当代导航与控制领域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应用。一、投稿约定1.来稿(1)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惯例和基本要求,通过网络在线投稿(http://dhdwyss. zghtqk. com/ch/index. aspx)。稿件请用word格式,作者自留底稿。(2)来稿一般在3个月内提出处理意见,在此期间,请不要一稿两投。若3个月后仍未在投稿系统内查询到稿件处理结果,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来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斗二代”的卫星星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首先,设计适合我国区域导航定位需求的GEO+MEO的星座;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座扩充成一个GEO+MEO+IGSO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GDOP值和可见星数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星座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载波相位观测值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增强系统中,由于观测环境影响,载波相位测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周跳,周跳的成功探测与修复是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频观测数据,分析其不同线性组合观测值的特性,选取合适的组合系数,形成一个伪距相位组合和两个无几何相位组合,采用历元间差分的方法探测和修复组合观测值的周跳,然后还原求解出原始信号的周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种现有的以GPS/北斗为主要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动态定位精度 鉴定方法,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在模拟实际使用环境、鉴定精度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 一种基于火箭橇试验平台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动态定位精度鉴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 地模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际工作环境(速度、加速度、振动和天线角度等),解决高 动态、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动态定位精度鉴定问题,并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作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不确定度及误差,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1):9-9
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0次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