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369篇
航天技术   230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3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雨水 《航天》2010,(4):62-63
2010年1月17日零点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宇航发射取得了开门红。按照总体规划,2012年前后,预计将有10颗以上的组网卫星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及有关航天单位为这次航天任务制发了纪念邮品,用它记录下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和推进的步伐,让航天纪念品来记录这段历史吧。  相似文献   
92.
袁家军 《航天》2010,(7):33-35
2000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近10年,在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进入密集组网发射阶段,同时全球系统也已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3.
武铠 《航天》2010,(9):4-4
8月1日清晨,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太空之旅的起点四川大凉山再次见证重要时刻——5点30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带着桔红色的火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穿透深蓝色的晨曦,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94.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圆满完成全年15箭2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95.
根据北斗卫星系统特有的信息传输特征,本文研究了在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采用应用层前向纠错(FEC)技术能够成功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预警信息的成功传输率可到达99.99%以上.所得到的结论对于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参数选择及性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任鹏飞 《中国航天》2010,(10):50-52
<正>一、卫星导航发展现状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的部署开始实施,卫星导航这个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当今世界上一共存在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  相似文献   
97.
对J型加筋壁板共胶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R区芯材精确填充、筋条外型模成型、框架式插销垂直定位、共胶接真空袋封装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并对相关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专用成型模具可实现R区填充芯材的精确制备,有利于提高加筋壁板胶接质量;选用筋条外型模成型工艺,并设计采用框架式插销垂直定位装置,可有效解决J型筋的表面成型质量、筋条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等问题;使用已硫化橡胶作为维形挡条、制备合适的内型面软模、优化辅助材料铺放方法,可减少表面质量问题,降低架桥、破袋风险。在应用了上述一系列制造技术后,成功制造了满足使用要求的J型加筋壁板复材零件,并初步实现该类型零件的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98.
《航天器工程》2017,(3):1-8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首个面向大众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其关键技术成果对于我国后续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和主要贡献,论述了北斗二号工程特点和卫星系统的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以混合卫星星座、卫星平台技术、多频段多业务载荷兼容、星载核心产品设计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成果,总结了北斗二号卫星开展的可靠性专项工作,简要说明了组批生产和高密度测试的经验。最后展望了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将全面提升系统的服务性能和自主运行能力,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以成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
张国栋  时小丹 《航天》2010,(7):38-41
6月2日深夜,大凉山深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橘红色的尾焰映红了沉睡的群山,也映红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试验队员们的脸庞。进入发射场后一个多月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欣慰。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航天》2009,(1):23-23
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于2008年11月13~14日在广州隆重举行。论坛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担任轮值主席。来自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论坛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