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73篇
航空   735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2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高超声速三维碳—碳烧浊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再体的烧蚀现象 ,利用简单隐式TVD差分格式和激波捕捉法 ,数值求解三维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方程 ,其中化学模型是碳 碳 (C C)空气化学模型 ,考虑 12个化学组分和 31个化学反应过程 ,研究了C C烧蚀对再入体头部区域的壁面温度和热流分布的影响。为了计算效率和稳定性提出壁面条件显式处理的方法。对再入高度为 6 5km和速度为 8km/s的再入体头部区域烧蚀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用飞行迎角α =0°的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进行了比较 ,符合得较好。同时给出了三维小迎角α =5°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2.
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化学非平衡辐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化学非平衡对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激发发射辐射比化学发光辐射重要,红外辐射比可光辐射重要。结果还表明:由化学非平衡瞬时辐射模型计算求得的NO5.3μ的辐射能比由局部平衡辐射模型求得的辐射能大30 ̄70%。由此可知,小钝锥尾流的化学非平衡辐射模型对辐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23.
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碳纤维增强陶瓷材料抗氧化涂层的要求、组成与制备工艺以及最近抗氧化涂层体系的发展做了综述。并且对今后抗氧化涂层的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Ti合金表面化学镀Ni和电镀Au的一种工艺方法,从而获得适合196~150℃空间应用的高稳定的光学镀层。  相似文献   
25.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和SiC微粉为原料制备了2D-Cf/SiC材料,考察了首次裂解温度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次裂解温度的提高有助于弱化界面结合,形成良好的界面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裂解温度从1000℃提高到160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由200.7MPa提高到319.2MPa,剪切强度由16.8MPa提高到29.8MPa,断裂韧度由7.4 MPa·m1/2提高到15.0 MPa·m1/2.  相似文献   
26.
BH新型憎水剂及其憎水膜层“三防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BH系列(BH 102和BH 103)憎水剂的合成工艺、技术指标、憎水处理成膜工艺以及憎水膜层的憎水效果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BH系列憎水剂的憎水效果良好,在零件表面形成的憎水膜层能达到105°以上的憎水角;同时经BH系列憎水剂处理后的钢铁磷化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优良的"三防腐蚀"性能,其中含有复配缓蚀剂的BH 103憎水膜层的耐腐蚀性更优于添加单一缓蚀剂的BH 102憎水膜层。  相似文献   
27.
总结了国营711矿加强化学计量管理,搞好化学计量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28.
本成果适用于含铬废水化学还原法处理过程。利用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按工艺流程需要,完成自动充水、自动投药(酸、还原剂、碱)、自动监测和自动排水。本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发信器与控制器。前者由各种化学传感器和放大器组成。它可将废水中H+ 离子浓度和Cr2 O72 - 离子浓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位信号,以此作为控制信号。控制器部分,根据本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有五个闭环,每个闭环中的控制均由专用微机完成。处理过程依次推进,实现水处理工艺过程自动化。技术指标:(1)处理后出水水质Cr6 + <0 .5mg/L ,pH =8…  相似文献   
29.
化学物质释放人工改变电离层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考虑中性气体在电离层高度的扩散过程和相应的电离层离子化学过程,研究了利用主动化学物质释放来改变电离层的方法,理论计算了H2O和SF6两种气体释放后电离层随时间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离层高度上气体的扩散过程非常迅速,电离层F区的电子密度有很大程度的减少,而扩散慢且化学反应快的气体对电离层的影响更大,就更加有利于电离层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两种亚网格湍流燃烧模型,即化学建表方法结合假定概率密度模型和稀疏拉格朗日过滤密度函数方法,对高雷诺数湍流非预混火焰Flame D进行数值研究,定量比较不同亚网格模型的差异,并对火焰特征、污染生物生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亚网格燃烧模型预测的温度及大组分分布相近,稀疏拉格朗日过滤密度函数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CO质量分数分布。不同的假定概率分布均可合理描述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NO分布,Dirac函数远高估了NO生成,而Top-hat函数则略低估了NO生成,Beta函数表现最优。Flame D的高温区及NO质量分数均主要分布在当量混合线及富燃侧附近。受高温伴流的影响,NO质量分数与温度一直保持高度正相关,峰值主要集中在标量耗散率很小的区域。不同截面上,反应物中的O_2和生成物中的H_2O均与NO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