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414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一种活性环氧增韧固化剂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壬基酚和甲醛所形成的二聚体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环氧固化剂双(2-羟基-3 -胺乙基胺甲基-5-壬基苯基)甲烷(BA),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差 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该固化剂的反应活性,确定固化剂最佳质量分数为43.19%.固化 树脂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由于BA分子结构中存在正壬基,固化后会发生β- 松弛, 能够提高树脂韧性.力学性能测试发现BA固化树脂的冲击强度比普通芳香胺固化树脂提高了 36.91%,证明BA具有高活性和增韧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2.
空间化学推进技术包括双组元推进、单组元推进和微推进技术.双组元推进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采用高能推进剂和提高燃烧室压力,另一方面依赖于推进剂提高密度、降低毒性和降低冰点.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推进剂密度比无水肼大40%,蒸汽无毒,冰点低于-20℃,有望取代无水肼.现在比较成熟的两个配方硝酸羟铵-甘氨酸-水体系和硝酸羟铵-甲醇-水体系.纳米卫星则需要从微牛级到毫牛级推力的微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化学推进和电推进拥有不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化学推进可以产生毫牛级至牛级推力,相比于电推进,推力大,推力范围宽;电推进比冲高达上千秒,最小可以产生微牛级推力.但两种模式单独执行任务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航天任务.化学推进与电推进相结合的双模推进系统,同时拥有高比冲和较宽的推力范围,为航天器提供了更高的任...  相似文献   
64.
伍灵戚 《国际太空》2006,(12):17-18
1 舱外航天服的设计要求 1.1 一般性要求 □□灵活性:舱外航天服的灵活性应接近不穿服装时身体的活动范围. 尺寸:为了尽量减少舱外航天服在天上的储存数量,舱外航天服应该可以调整尺寸大小,以适合不同身材的航天员穿用.特别是服装手套的手指、手臂、下肢和干躯的长短应该可以调整,以满足每个航天员的灵活性和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65.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相似文献   
66.
刘景源 《宇航学报》2018,39(8):935-942
应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将对流传热的场协同原理从不可压缩流动推广至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动中。结果表明,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层流与湍流的热流密度取决于流动的当地单位体积的动量与单位质量总焓梯度的协同。用当地单位体积的动量与单位质量总焓梯度的协同研究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壁面传热问题,对层流流动下的对流传热,不但计及了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的密度变化对热流密度的影响,而且包括了静焓梯度、压力梯度、边界层内的分子黏性剪切效应对热流密度的作用;对湍流问题,除了上述层流流动各项对热流密度的影响外,还计及了雷诺剪切应力对热流密度的作用。考虑到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静焓的定义,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层流及湍流的场协同同时计及所有组分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及电子能等梯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运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制备了W体积分数分别10%,13%和18%的Ta/W两层层状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室温拉伸实验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CVD技术可以制备W体积分数不同,且密度优于理论密度99.4%的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Ta,W层的晶粒均为柱状晶粒,离界面越近,晶粒越细;沉积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纯CVD Ta和CVD W;1600℃×2 h的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层宽度显著增大,力学性能高于沉积态的力学性能,最高抗拉强度可达660 MPa。  相似文献   
68.
泡沫铝合金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高硅铸铝制备的泡沫铝合金样品上镀镍工艺,提出了一种确定泡沫铝合金表面积的方法。讨论了主盐、还原剂、络合剂、缓冲剂等配方主要成份和pH 值、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和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了前处理方法,从而得到了适合于泡沫铝合金的镀镍工艺。  相似文献   
69.
以煤油/氧的化学动力学体系为例,介绍了基于基元反应的总包机理建模、反应速率计算等国际先进方法,归纳了针对化学动力学过程由建模到求解的一套完整流程。首先选用正十二烷作为煤油的替代燃料,通过直接关系图法(DRG)结合计算奇异值摄动法(CSP)的机理简化方法将正十二烷203组分、738步的详细反应机理化简为了32组分、36步的总包反应机理。为了计算总包反应速率,采用线性准稳态假设(LQSSA)计算准稳态组分浓度,解耦了准稳态组分间的非线性耦合,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算法稳定性和效率。最终,通过VODE刚性积分求解器求解化学动力学方程组,并形成了一套可与CFD主程序耦合使用的化学动力学计算子程序。  相似文献   
70.
化学非平衡流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和有限体积方法数值求解有组分的守恒形式Navier-Stokes方程,针对设计的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单斜面膨胀喷管,采用氢氧七组元八反应模型,数值模拟不同高度、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喷管流场和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内的进一步燃烧对燃烧室起到了一定的补燃作用,对喷管性能影响较大.化学非平衡状态下,喷管推力特性和升力特性显著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的性能研究,应考虑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