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414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宝生 《方舱技术》1996,5(2):24-31
  相似文献   
2.
3.
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过程,以及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几种新型微化学推力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国外几种以微机电系统 (MEMS)技术为基础的液体和固体微化学推力器。这些新型微化学推力器具有MEMS技术微型化、低成本和批量生产的优点 ,并考虑了体积限制和高度集成等空间限制 ,能产生 10 -6~ 10N·s的推力脉冲 ,可用于微型卫星和纳米卫星的姿态调整、变轨和定向的精确控制。同时阐述了这几种微推力器结构特点和制造工艺 ,并与其他类型的推进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BDP模型和KUBOT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有催化剂的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模型。计算表明,模型适用于有、无催化剂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各种配方,对稳态超速燃烧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从体材料、薄膜(面材料)至量子点材料的发展。讨论了纳米材料中量子尺寸效应的重要意义。在实验中,用Xe离子注入NaCl微晶的方法,获得了尺寸小于80 nm的新型固态纳米团簇NaXe,测得了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微波等离子体CVD金刚石成膜质量的影响。详细讨论了基片在等离子体中的位置、基片台结构、N2等离子体预处理及启动条件对金刚石成膜均匀性的影响。提出了能获得均匀金刚石膜的制备工艺程序。  相似文献   
8.
两种镁合金的化学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Z91D和AM50合金进行化学处理,用SEM和电化学方法来分析化学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在腐蚀性电解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铬酸盐处理时,AM50合金较AZ91D合金的成膜反应容易进行,成膜均匀,在3.5%NaCI水溶液中耐蚀性能好;而磷酸盐处理时,结果恰恰相反,AZ91D合金转化膜的性能优于AM50合金的膜。  相似文献   
9.
高超声速三维碳—碳烧浊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再体的烧蚀现象 ,利用简单隐式TVD差分格式和激波捕捉法 ,数值求解三维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方程 ,其中化学模型是碳 碳 (C C)空气化学模型 ,考虑 12个化学组分和 31个化学反应过程 ,研究了C C烧蚀对再入体头部区域的壁面温度和热流分布的影响。为了计算效率和稳定性提出壁面条件显式处理的方法。对再入高度为 6 5km和速度为 8km/s的再入体头部区域烧蚀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用飞行迎角α =0°的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进行了比较 ,符合得较好。同时给出了三维小迎角α =5°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化学非平衡辐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化学非平衡对高超声速小钝锥尾流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激发发射辐射比化学发光辐射重要,红外辐射比可光辐射重要。结果还表明:由化学非平衡瞬时辐射模型计算求得的NO5.3μ的辐射能比由局部平衡辐射模型求得的辐射能大30 ̄70%。由此可知,小钝锥尾流的化学非平衡辐射模型对辐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