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0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航空   1925篇
航天技术   458篇
综合类   334篇
航天   6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对转螺旋桨流场气动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结构网格动态面搭接技术,通过求解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对单独螺旋桨(SRP)滑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对转螺旋桨(CRP)的非定常滑流效应及前后桨之间的气动干扰现象。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非定常RANS方法能够良好刻画对转螺旋桨滑流流场的发展变化特征,适用于分析前后桨气动干扰特性。前后桨桨尖涡的复杂相互作用是导致对转螺旋桨气动干扰的直接原因,后桨桨尖涡对于前桨桨尖涡具有一定耗散作用。在气动干扰影响下,对转螺旋桨气动力会产生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螺旋桨桨叶数相关, 6×6对转螺旋桨在1个旋转周期内产生了12次波动。气流穿过对转螺旋桨会发生两次加速,因此在相同工况下,对转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相比于单独螺旋桨分别增大约1倍,效率提升约1.5%。   相似文献   
112.
POD和DMD方法分析不同间隙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一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RI)进行分析。在前期的旋转不稳定性特性、流场成因和不同间隙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全通道数值模拟,采用两种流场降阶方法分析不同叶顶间隙条件下旋转不稳定性各阶模态对应的流场成分、模态能量占比和稳定性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前几阶模态能量占比大,对流场起主要贡献,并且稳定性相对较强。随着间隙的减小,旋转不稳定性的能量占比和稳定性下降,各阶的叶片转动成为流场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3.
对摆线桨三维全尺寸模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验证了两种嵌套网格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针对二维/三维情况下摆线桨非定常涡流动特性及诱导分离特性开展了数值分析,重点研究了展向气动力随方位角的分布与全局流场的诱导速度分布,并分析了尾迹捕捉精度与涡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受摆线桨切向速度、展向诱导速度等三维效应影响,两种计算结果的瞬态气动力极值差值达到44%。三维动态失速涡的产生、脱落与再附明显弱于二维翼型情况,这对于摆线桨非定常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4.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TC11合金在800~1 050℃、应变速率0.005~5/s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不同温度区间的热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结合变形微观组织观察确定了TC11合金的高温变形机制.结果显示:TC11合金在(α β)两相区和β相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分别为285.38和141.98 kJ/mol,表明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变形机理不同;在两相区变形主要发生片状组织的球化,在β相区变形时低应变速率下(0.005~0.05/s)主要发生β相的动态再结晶,高应变速率下(0.05~5/s)主要发生动态回复.研究结果为确定该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利用四元数法建立了带推力矢量的战斗机全量运动方程,依据逆系统理论对推力矢量飞机进行了适用于过失速机动和超敏捷性研究的控制系统设计。根据非线性动态逆的特点将飞机的动态特性分成快慢不同的两组状态变量分别进行设计,并采用伪逆法解决了舵面分配问题。利用该控制系统对"眼镜蛇"飞机机动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临近空间高动态无人飞行器(UAV)再入飞行动态范围跨度大,气动参数存在不确定性等特点,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了具有不同时间量程的双回路滑模控制系统。其中外环采用常规设计;内环控制器设计将控制力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UAV已知的动态部分进行稳定控制;另一部分由相应的滑模观测器生成,用来稳定和削弱飞行过程中的干扰项,以增加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该控制系统克服了经典控制方法的缺陷,无需大量的增益调节,而能自动适应非线性和强耦合的对象特性,并能适应大范围环境变化,减小对不同飞行条件下气动与结构参数的依赖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高的姿态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17.
纵列式直升机悬停飞行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适合于飞行品质评价的纵列式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根据有人驾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军用品质规范(MIL-F-83300)以及军用旋翼飞行器驾驶品质要求(ADS-33E-PRF),对纵列式直升机悬停开环状态下的飞行品质进行了计算分析.按照两种规范的要求,对纵列式直升机的动态响应特性与带宽、操纵特性与姿态敏捷性、轴间耦合以及横向突风扰动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将显微扫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与基础激振法相结合的微结构动态特性的非接触无损测量方法、扫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工作原理、设计的基础激振器及其驱动信号.并给出典型微结构--微悬臂梁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及有限元仿真结果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9.
直升机动态失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旋翼和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动态失速主动和被动控制、旋翼综合法预测使用的一些动态失速模拟方法.UH-60A直升机飞行试验11029飞行是一个典型的旋翼动态失速实例,表演出旋翼后行桨叶上出现高攻角引起的动态失速,而前行桨叶上则出现因为激波诱导前缘分离引起的动态失速.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方面介绍了典型的动态失速迟滞回线(攻角正弦变化和锯齿变化)、缩减频率和雷诺数对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等.动态失速主动控制介绍可动前缘翼型的情况,被动控制则是使用前缘涡发生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0.
该课题将GPS差分定位技术引入到弹射救生试验测试中,产生了新的弹射试验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水平和测试的自动化程度.该方法将静态差分定位的后处理手段和动态差分定位测试有机结合,解决了动态精确定位、测速问题.在后处理中同时使用纵向平滑和横向平滑的滤波算法,建立了加速度"当前"统计模型的卡尔曼自适应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后处理的抗干扰能力和测试精度.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对系统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将GPS用于弹射试验测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推广到空降空投的试验测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