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3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318篇
航空   2872篇
航天技术   1226篇
综合类   536篇
航天   10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特点 ,系统介绍了国内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航天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中所具备的测试技术和测试装置、航天热物理性能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2.
对采用两台经纬仪测量空间点的三维坐标时的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指出在靠近测量平面的区域内测量误差较大,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203.
螺纹精密跨线测量的误差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宗康 《宇航计测技术》1997,17(6):32-39,48
通过对精确公式全微分,推导出螺纹精密跨线测量中各种测量误差对M值和d2值影响的误差公式,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4.
介绍了利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水三相点和冰点进行长期测量的结果,并将其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测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R_0值之差平均不到1mK,与国外文献中的数据基本相符。因此,对于检定多数铂电阻温度计和一、二等水银温度计以及热电偶等,用冰点已足够。  相似文献   
205.
简述了微波晶体管S参数自动测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点阐述了提高测试精确度的原理,以及实现自动测试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程序流程图。最后介绍了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206.
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测量分布,提出了两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阐明了合成不确定度与总不确定度的计算和性质,并举出了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207.
利用调制脉冲产生的余辉等离子体的参数测量表明:等离子体空间电位和电子温度的衰变是重要的,它在余辉等离子体的密度衰变过程研究中必须予以考虑.对容器中余辉等离子体密度径向分布的测量结果与理论预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8.
本系统分别利用传感器测出空气的温度、气压和湿度三个参量,把测量值用一个通用于不同机型的接口电路连接到微机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出空气折射率值。文中叙述了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的设计原理,给出了检测和接口电路框图、计算公式和程序流程图。整个系统已通过联机调试和初步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9.
长距离的复杂测量系统中,由于传输通道不同,引入的传输延迟时间变化不同,导致原有时间关系的误差引入。介绍了几种可行的系统误差测量方法,以消除系统误差对信号间时间关系的影响,同时达到检验测试系统安排是否存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0.
为解决以往飞机变形测量模式中人工干预较多,受测量环境影响较大,测量时间长等问题,基于Geo COM技术和RS232,在计算机与全站仪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测量系统。在测量过程中由标志点的机体理论坐标反算其在当前测站中的极坐标,从而在测量过程中驱动全站仪指向待测点,减少人工瞄准时间,并由计算机实时解算结果数据。经实际飞行试验验证表明,测量时间缩短为原来时间一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