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1.
刘克珩 《推进技术》1989,10(1):35-35
由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动力专业组、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液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和航天部动力装置情报网(三网)联合召开的“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联合会议,”于1988年10月10日~15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出席代表17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38篇,在会上宣读交流164篇,内容涉及航天飞机,战略、战术导弹用各种动  相似文献   
32.
(一)研制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要求能够载入在宇宙中飞行并能够回收和重复使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可靠性.美国在航天飞机的飞行中,除了最近“挑战者”号因故障失败以外,以往的飞行试验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3.
梁允中 《推进技术》1986,7(6):73-73
中国宇航学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五日至十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了战术导弹动力装置研讨会.会议委托航天部三院卅一所主办.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梁守槃、王树声等同志共34个单位69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51篇.在大会上报告了24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战术导弹动力装置的现状与发展,并介绍了若干新技术.  相似文献   
34.
双燃式冲压发动机中超燃燃烧室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ac Corm ack 矢通分裂格式, 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 采用Baldw in-Lo-m ax 代数湍流模型和混合长度模型, 模拟超燃燃烧室内两股平行超声速来流的冷态流场, 取得了与试验相一致的结果, 计算表明回流区和射流流动参数对超燃燃烧室流场内波系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简要介绍了发烟机的发展过程和小型航空发动机作为发烟机动力装置所起到的作用及基本工作原理。论述了这种动力装置的性能特点以及选型原则,进行了小型航空发动机作为发烟机动力装置发展趋势的分析。  相似文献   
36.
潘宁民  张良 《推进技术》1998,19(2):68-72
简要介绍了发烟机及其动力装置,研究并改进了WQJ-1型小型航空发动机,使之成为满足发烟要求的动力装置。确定了该发动机在新状态下的参数及结构,进行了发烟机的雾油发烟实验,得到了雾油发烟对发动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将WQJ-1型小发动机改为发烟机动力装置是可行的。对发烟机的型号研制和扩展小型航空发动机的使用范围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辅助动力装置(APU)主要为飞机在地面和空中提供电源和气源。本文选取A320飞机常用的APS3200型APU为研究对象,阐述了APU的总体组成,介绍了APU进气系统的功能及其部件组成,分析了“进气风门打不开”及“进气口传感器故障”的故障原因与排故流程,为APU的维修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某型辅助动力装置试车过程中滑油压力为零故障的排除过程。通过现场检查和理论分析,查明了导致故障的根本原因,可为该型辅助动力装置的修理和日常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40.
利用实验方法对一类带多孔板的辅助动力装置(APU)进气系统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出口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总压畸变指数均随流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总压恢复系数在定总流量时略微下降,在定配比时几乎线性下降.总压畸变在周向上主要受多孔板无孔区影响,径向上主要受流道曲率影响.随开孔率增加,总压恢复系数不断增加.动力端不同开孔率下,总压畸变以径向畸变为主,负载端在小开孔率时以周向畸变为主,大开孔率时径向畸变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