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航空   669篇
航天技术   75篇
综合类   152篇
航天   2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基于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不同构型等壁厚加筋正六角铝蜂窝的全尺度精细离散模型,对比不同形式加筋蜂窝低速10m/s异面加载时力学特性的变化,评估出双筋加筋形式强于单筋形式,双厚强于单厚的加筋构型。研究加筋板厚度与蜂窝胞元壁厚间的匹配效应,通过改变筋板厚度,分析加筋板厚对蜂窝整体屈曲模式的影响,并采用等效表观密度特征因子评价加筋蜂窝的屈曲模式改变对整体力学特性影响的贡献度,发现筋胞匹配间存在明显的"分离点",当所加筋板小于一定厚度时,加筋蜂窝的平台区平齐、完整,但随厚度增加,其响应特性突变,平台区波动剧增,超出此厚度比例构造的加筋型蜂窝其功用将受到影响;1.5倍胞壁厚加筋的蜂窝力学性能稳定,平台强度提升显著,是最优的筋厚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52.
襟翼边缘噪声的端板抑制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声学风洞中开展试验研究,采用传声器阵列以及远场传声器线阵,结合波束形成、声压级积分、频谱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基于襟翼端板的襟翼边缘噪声抑制技术,研究了三种不同外形尺寸的襟翼端板对襟翼边缘噪声的影响.研究表明,襟翼边缘产生的噪声集中在(5~16)kHz频率范围内,针对襟翼边缘噪声的端板在该频率范围内有着显著的降噪效果,且对干净构型下的噪声影响很小,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对比不同外形的端板的降噪性能,表明襟翼端板降噪量与襟翼偏角以及端板外形相关;现有的三种端板中,尺寸越大则降噪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53.
对MT700、T700-A 及T700-B 三种碳纤维拉伸性能、表面形貌、单向板力学性能及网格加筋圆筒
轴压稳定性进行逐级对比研究ꎮ 结果表明:MT700 碳纤维拉伸性能达到同级别进口碳纤维水平且具有高模量
特征ꎻMT700 碳纤维表面均布沟槽的结构特点使得MT700/603 复合材料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性能和拉伸-
压缩匹配性ꎬ单向板压缩强度、层剪强度及弯曲强度均明显高于T700-A/603 和T700-B/603ꎻMT700/603 网格
加筋圆筒轴压破坏强度及模量分别达到870 kN 和108.2 GPaꎬ相比于T700-B/603 分别提高11.5%和33.1%ꎮ
MT700 碳纤维更适用于制备航天领域结构复杂承力构件ꎮ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将复合材料弯扭耦合机翼结构分析模型分为二维板模型和薄壁梁模型,对复合材料弯扭耦合机翼结构分析模型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综述,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55.
为研究含离散源损伤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曲面帽形加筋壁板在内压-轴压联合载荷下的剩余强度,对7长桁4框的复合材料曲面帽形加筋壁板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离散源损伤距离超过1个典型长桁间距壁板的蒙皮和长桁在轴压载荷作用下轴向应变分布较均匀;加载过程中,损伤区附近应力重新分配,降低了应力集中,离散源损伤可简化为圆孔;基于FD判据和经典层压板理论的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计算出含离散源损伤的曲面帽形加筋壁板在内压-轴压联合载荷下的剩余强度;并针对复合材料曲面帽形加筋壁板的结构特点、应变分布特征及破坏模式提出一种在内压-轴压联合载荷下轴向剩余强度的工程估算方法;计算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56.
国产CCM40J-6K高模碳纤维基板的空间高低温热循环耐受性是决定其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空间太阳电池板的关键因素,必须解决交变热环境下的面板与电池电路的匹配性和长寿命问题。本文以国产CCM40J-6K高模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太阳电池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循环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分别从国产和进口碳纤维基板适应高低温交变能力对比、国产碳纤维基板铺设电池电路后适应热环境能力以及电池板在轨寿命等3个方面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碳纤维CCM40J-6K所构成的电池板综合性能与进口M40JB-6K相当,CCM40J-6K基板与三结砷化镓电池片匹配性良好,国产碳纤维电池板经疲劳热循环后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变化率分别为0.55%和0.24%,太阳电池片和玻璃盖片外观完好无损,太阳电池电路与基板聚酰亚胺面保持绝缘,且碳纤维表面无脱粘现象。说明国产碳纤维CCM40J-6K能够应用于太阳电池板研制。  相似文献   
957.
以PCL814B14位A/D板为例,介绍了A/D板编程的使用以及计量检定中为保证测量准确度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8.
时频分析在超声导波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导波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存在频散现象,利用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不能揭示其频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导波信号的非平稳特征,介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时频分析原理,分别对铝板试样和蜂窝板试样内传播的导波信号进行了STFT和时频谱分析,得出了铝板内导波信号中各频率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出导波信号的模式转换现象,比较精确地计算了导波的群速度;对于蜂窝板内的导波信号,由于能量泄露比较严重,当激励频率为1.5MHz时,A0模式只能近距离传播,这就使得采用STFT不能很好地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当导波传播距离较远时,利用STFT可以对其信号进行动态的频谱分析和模式识别,并可对实际的群速度进行较精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959.
考虑铆钉连接对筋条扭转弹性支持作用的影响,利用三角函数构造筋条在铆钉连接情况下的扭转支持刚度,采用里兹能量法建立轴压铆接加筋平板蒙皮局部屈曲问题的弹性支持理论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分别采用试验方法、有限元方法、工程简化分析方法和本文分析方法对典型轴压金属Z形铆接加筋平板的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铆钉间距和铆钉连接方式对加筋板蒙皮局部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形加筋板结构形式、尺寸、铆钉间距皆为工程常用范围的前提之下,若铆钉连接方式不变,改变铆钉间距对屈曲临界应力影响不足1%;若铆钉间距不变,单排连接改为双排或者交错排可以提高屈曲临界应力约11%。  相似文献   
960.
针对加筋面板结构形式的耐高温复材工装从加强筋结构形式、成型方法、固化工艺参数等方面开展成型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XT200-C(t)200-1250和XT200-C(t)650-1250复合材料工装模具专用预浸料,面板预固化时加压时机从室温至55℃之间,面板后固化时的固化温度200℃和保温时间2h,面板后固化升温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