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ATLAB是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级语言,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快捷方便。本文在介绍了MATLAB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仿真的基础上,以一调压铸造智能控制系统为例,详细叙述了其应用原理与过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实践证明,MATLAB是研究和分析控制系统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2.
23.
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研究了新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升温速率与加压时机的定量关系,推导了凝胶系数、升温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定量解释了预浸料受热历程对凝胶温度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DMA测试值非常吻合。对601树脂基复合材料静态标准加压时机规范的计算表明,当凝胶系数为0.5时,为体系最佳加压点,由此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601树脂体系加压时机参数的调整值。  相似文献   
24.
通过建立钎缝宽度与压力的关系式以及测试压力对钎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适合于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的加压钎焊工艺。  相似文献   
25.
采用SHS/PHIP工艺制轩出了致密的TiC-Al2O3-xFe金属陶瓷。研究子延迟时间、高压持续时间及压力等工艺参数对合成TiC-Al2O3-20Fe金属陶瓷密度的影响,并分析了Fe含量对TiC-Al2O3-xFe金属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用Al—Ti合金加压钎焊Si3N4陶瓷及接头高温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l-3wt%Ti合金真空加压钎焊Si3N4陶瓷,研究了压力对钎缝组织与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填充金属钎焊时处于固液双相区,施加压力既能减小钎缝宽度,又能改善钎缝金属组织,使接头强度得到提高;加压可以作为一种改性钎缝金属的方式。含大量Al3Ti的Al-3wt%Ti钎焊接头与用纯Al钎焊的接头相比,其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前者600℃时的剪切强度为29MPa,而后者只有4.5MPa。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通孔多孔铝合金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模具及粒子的预热温度,铝液的浇注温度,渗液压力三者的最佳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28.
采用Ni-Cr-B钎料分别在1120℃/10 min和1120℃/10 min/2 MPa的工艺下实现FGH96与DD6的钎焊连接。测试两种工艺下接头的抗拉强度,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接头的组织、成分和断口。结果表明:真空加压钎焊所得接头的室温平均抗拉强度达到1187 MPa,远高于真空钎焊接头621 MPa的强度;与不加压的真空钎焊相比,真空加压钎焊所得FGH96/DD6接头的钎缝中心没有平行于被焊面的晶界,而是单个晶粒贯穿整个钎缝,并与母材连接面发生韧性断裂;真空钎焊接头中存在Ni3B相,而真空加压钎焊钎缝中并没有残留的Ni3B相,主要由(Ni,Cr)固溶体组成。  相似文献   
29.
针对飞机制动用碳刹车材料力矩冲锋、系数波动较大等对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峰谷比η、冲峰时间T_C、平均力矩M_A等碳盘参数入手,采用初始加压IPP、刹车指令多级处理技术MPTB、五级偏压调节PPB等技术,重点以控制角度提高系统对碳盘的适应性,动力联试表明:相对传统刹车模式,新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工艺的刹车盘适应性更强、制动过程更加平稳。这对提高现役飞机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模拟不同飞行状态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环境,设计了航空发动机地面试车台,该试车台能够通过管道供气的方式为 航空发动机提供一定温度、压力的气体。介绍了包括进气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在内的硬件系统架构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模糊PID 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针对该试车台的加温加压进气系统设计了基于西门子PLC平台的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的试车工 作中完成了验证与应用。其中,最后1级压力调节系统采用了模糊PID控制方法,在西门子PLC平台使用2种编程语言分别设计 了模糊PID控制器模块,并对比了2种编程语言的设计效率和运行效果。分别通过计算机仿真和试车台试验及试车将模糊PID控 制器的控制效果与传统PID控制器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