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华军 《航空学报》2001,22(5):441-443
重点回顾了我国 70年代以来航空供氧装备防护生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我国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归结为 :高空高总压供氧防护高空低总压供氧简化装备防护和机载分子筛制氧防护生理研究三大部分。提出未来发展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BFH系列箔式应变计可以不加压固化,从而极大地方便了风洞天平的使用。本文介绍了此系列应变计研制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和一些天平应用后的校准以及吹风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系列应变计已达到了预期的研制目的。  相似文献   
13.
飞机机轮在装机试飞前必须经过径向载荷和径侧向联合载荷的严酷试验,以验证是否满足主机要求.本文介绍的这台径侧向载荷试验装置,设计思路新颖,控制手段独特,完全可以满足大、中、小飞机机轮径向载荷和径侧向联合载荷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加压路径对超塑胀形m值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对TA17钛合金与0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连接试验.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分析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为1098K、脉冲最小压力Pmin=8MPa、脉冲最大压力Pmax=50MPa、脉冲次数为20次、脉冲频率为0.5Hz时,加热速度vh=30K/s,冷却温度vc=5K/s,得到最高的接头拉伸强度为293MPa,连接所用的有效时间仅为220s,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高效良好连接.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接头组成相及断口形貌,接头界面主要存在β-钛、Fe2Ti,FeTi,拉伸试验中β-钛的固溶体承担了主要的拉伸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对称加载行星牵引传动减速器,它保留了行星齿轮传动比大的优点.由于它采用3组行星轮与2个锥面钢套对称加载,利用牵引油拖动,工作面多,传动效率高;接触处采用共曲面,接触应力下降;与齿轮传动相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噪声小,特别具有不受行星齿轮传动齿数安装条件限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对固体发动机1次6发捆绑式真空浇注加压成型的装药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药浆流过封闭连续流场,以增加压差,推动药浆流动,克服流场阻力等技术,设计出分离气路、药浆物料流路的新型浇注系统,用于122 mm发动机装药批量生产。经发动机药柱整形、药面表观检查和地面热试车抽试考核表明,采用该装药工艺成型的发动机性能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加压固化工艺能有效降低固化降温过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的残余应力,提高其结构完整性。为准确便捷地确定最优固化压强,采用消除壳体对药柱外表面的变形约束的方法,分析加压固化工艺无法完全消除药柱残余应力应变的原因,指出固化降温过程壳体轴向和径向变形是影响药柱结构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基于现有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考虑药柱初始变形的三步分析法,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对药柱结构完整性关于壳体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并给出估算压强;再利用Evol优化算法,基于估算压强对某翼柱形药柱发动机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最优加压压强为1.922 MPa,此时药柱中的最大主应变降为1.085%,与常压固化相比降低了79.15%,药柱中最大主应力较常压固化降低了72.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针对实际生产时,低压铸造机的液面加压气动系统中压力控制不精确的问题,完成了对原有系统的改进,根据低压铸造工艺的特点,以气动系统压力控制要达到的效果为出发点,设计了气动伺服闭环控制系统,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系统压力过高,采用了三种并行卸压方式,增强了工作的可靠性。其次,对气动系统中所需要的最大耗气量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依据选出了合适的电气伺服阀,完成了其它关键元件的计算和设计选型。  相似文献   
20.
介绍K8飞机在13.1km高度上使用加压供氧系统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结论,证明在升限13.1km高度上配备非加压供氧系统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