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3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580篇
航空   5003篇
航天技术   392篇
综合类   547篇
航天   129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爆爆 《今日民航》2011,(6):82-83
在过去,提到手机人们想起的就是一个方块造型的小装备,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在这个什么都追求个性化的年代,有些颠覆了传统创意的手机显得尤为拉风,是那些喜欢与众不同的朋友们的必备装备。  相似文献   
202.
从细观力学角度分析并建立了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与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的关系模型。该模型表明,减少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或提高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的模量比,均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通过单调拉伸实验测试了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的2D SiC/SiC复合材料的比例极限应力,并采用文中建立的比例极限应力与残余热应力关系模型,计算出复合材料SiC基体的残余热应力为-19.5 MPa。分析表明,该结果是合理的。此外,引用了公开文献报道的5种复合材料体系数据,用于验证文中所建立的比例极限应力与残余热应力关系模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误差为18.6%,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可为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3.
204.
205.
206.
耦合伴随方法和非嵌入式多项式混沌法,发展了高效、可靠的不确定性梯度优化设计方法。利用伴随方程法求解目标函数对不确定性变量的导数,发展了一种梯度增强型多项式混沌法。通过亚声速和跨声速下等多种算例可以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不确定性分析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利用基于方差分解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不确定性变量的敏感性进行了量化。建立了多项式混沌耦合伴随方程的统计矩梯度求解方法,并结合梯度增强型多项式混沌法搭建不确定性梯度优化设计系统。基于该优化设计系统对二维低亚声速和跨声速翼型开展确定性及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研究。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确定性优化设计,不确定性优化设计通过合理权衡确定性性能和不确定性性能,可提高抵抗马赫数和迎角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同时优化性能均值和标准差。其中阻力系数均值最大可降低17%,阻力系数标准差最大可降低80%。而确定性优化设计可能导致性能鲁棒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7.
208.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风能发电、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发展迅速。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期间,把握材料更替的历史演进潮流,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纤维复合材料发展之路?我们对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文慧女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9.
分析了国内外适航规章对通用飞机复合材料修理的适航要求,复合材料胶结修理基本理论与有关规范,复合材料发现损伤后从修理设计直到适航批准流程。  相似文献   
210.
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和中航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于2008年2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现有固定人员11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