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497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572.
Improvement of Aircraft Rolling Power by Use of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分布粘贴在矩形机翼上下两面的压电驱动器,验证了使用该类结构提高飞行器横滚能力的可能性。针对常规的副翼操纵面与虚拟操纵面(Fictitious Control Surface)两种方案,比较了在不同速压或不同刚度下两类方案的表现。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有本质的差别:对于常规的副翼操纵方案,气动弹性效应是不利的,必须保证机翼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以防止副翼反效问题;但对于虚拟操纵面方案,气动弹性效应是有利的,可以使用较小的能量控制较为柔软的机翼达到要求的横滚性能。计算结果显示,利用压电驱动器的方案可以大大减少结构重量。  相似文献   
573.
简述了飞机斤斗飞行的基本运动关系和操纵动作要领。以双纲斤斗为例,指出了双机编队复杂特技科目中存在着突出的上赶下掉现象;并阐明了上赶下掉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重点探讨了保持双机斤斗编队距离的操纵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修正计算式。最后,为保证飞行安全,分析了双机斤斗飞行易出现的主要偏差、特殊情况、修正方法以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74.
通过对大型飞机操纵系统混合机构的功能分析,对混合机构的特点、结构组成和传动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对给定的输入转角,计算了混合机构的输出转角,给出了输入、结构几何尺寸与输出的关系式,可为大型飞机操纵系统的方案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575.
576.
为了解决奇异点的消失问题,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观察指令扭矩和控制力矩陀螺输出扭矩之间有误差存在,经减小这种误差,可推导出的框架速率。从一种控制预期进行数学推导,最终的求解结果,在结构上得出一个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奇异点鲁棒操纵定律。但是还是有些区别还要了解一下,所以在一个反馈回路中得出解法,而且该解法不需要矩阵逆和行列式的运算。  相似文献   
577.
本文根据理论研究和飞行实测结果,探讨确定直升机四个操纵,即总距、纵向和横向周期操纵、尾桨距操纵范围的方法,以及应考虑的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578.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显模型跟踪控制的直升机4通道电/光传飞控系统的地面验证系统。通过电/光传贴地实时飞行仿真对比验证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数字量之间的串行光传技术及模拟量脉冲编码数字化光传技术是可行的,从而为我国直升机由电传向光传系统发展作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79.
在侧杆操纵的民机中,侧杆的操纵力需要满足飞行品质以及适航规章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侧杆的操纵力进行准确测量。针对侧杆具有的双自由度运动及侧杆表面形态复杂的特性,设计了一套操纵力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够精确控制侧杆的运动方向,使侧杆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并通过特殊的机制使力传感器与侧杆运动轴线垂直,保证测试的精度。基于LabView 设计了测试软件,能够实时地显示力、位移以及滞环曲线。  相似文献   
580.
系统介绍了确定单旋翼直升机极限重心的依据;对比了极限重心对单旋翼直升机悬停、低速飞行的影响,分析了三种机型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就完善有关规定提出了建议;最后阐述了克服极限重心不利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