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3篇 |
免费 | 693篇 |
国内免费 | 45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921篇 |
航天技术 | 558篇 |
综合类 | 345篇 |
航天 | 9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192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20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小展弦比飞翼布局新型嵌入面航向控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展弦比飞翼布局机翼外侧上/下表面分别设计了一组中等后掠角嵌入面,并对其跨声速时的航向控制效果及其流动机理进行了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上嵌入面可在小迎角范围通过轴向力和侧向力的共同作用提供稳定的偏航力矩,实现航向控制;当α6°时,由于嵌入面逐渐处于前缘涡的影响范围内,在前缘涡的吸力作用下,嵌入面航向控制效果迅速下降,直至失效,且进行航向控制时存在不利的滚转耦合;下嵌入面可在全迎角范围内提供稳定的偏航力矩,实现航向控制;通过在小迎角范围内使用上嵌入面,α6°时使用下嵌入面,不仅可在全迎角实现航向控制,且不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202.
基于压缩协作表示的辐射源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信噪比(SNR)条件下传统辐射源识别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缩协作表示的识别算法,分别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两方面进行描述。首先将时域辐射源信号变换到二维时频域,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高维特征列向量。经随机矩阵压缩到一定维度后,输入到提出的压缩协作表示分类器中得到识别结果。进而,对协作表示系数进行非负约束,提出了更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稳健性强、抗噪声干扰性能好、计算量较小、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203.
在进/出口形状、进/出口面积、中心线变化规律、面积变化规律等设计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超椭圆方法设计了11种不同偏心比的S形流道。同时,借助迭代物理光学法与等效边缘电磁流绕射方法,对不同偏心比的S形流道进行了雷达散射特性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若将不同偏心比S形流道的雷达散射截面变化曲线看作是波的传播轨迹,相对于偏心比为0的流道,偏心比改变了波的相位、振幅;偏心比越大,其相位越滞后、振幅越小。 相似文献
204.
针对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L-DACS1)反向链路测距仪(DME)信号干扰正交频分复用(OFDM)接收机的问题,提出基于联合压缩感知与接收分集的干扰抑制方法。在地面基站各接收支路中,首先通过压缩感知重构DME干扰信号,随后将重构的DME信号在时域进行干扰消除,消除干扰后各支路信号最终通过最大比值合并提高OFDM解调器输出信噪比,以克服测距仪残留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DME信号的干扰,提高L-DACS1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5.
206.
207.
介绍了水平安定面内梁下蒙皮裂纹的成因以及发现裂纹后的修理方法,结合定检维修经验对裂纹损伤修理方案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给出了修理工期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提出一种点接触齿轮副,在已知齿面上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接触迹线,推导其共轭曲线,将齿廓曲线沿共轭曲线扫掠后形成轮齿齿面,构建与已知齿轮正确啮合的配对齿轮,并推导该齿轮副的滑动系数计算方法;以渐开线内齿轮为已知齿轮,设计以抛物线齿面作为轮齿齿面的配对齿轮,进行齿轮样机制造和效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时刻保持点接触状态,啮合点沿着理论接触迹线移动,与理论分析一致;滑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齿轮两端选取啮入点和啮出点所对应的渐开线参数值范围;实验后齿轮副实际接触迹线与理论接触迹线一致,且效率稳定在97.2%~98.5%。 相似文献